“拳镇山歌,枪挑八荒。
擒龙捉虎,点兵为将。
血涌似甲,心意如刀。
长生久视,步履天罡。”
文为先喃喃自语,看着院中纷飞的雪花,陷入了沉思。
八大王秘术,难道真的要重现江湖?
想到大王山庄灭门案,还有塞外采参客的动静,最为关键的,是根据戒杀和尚所说,有个精通大王枪的高手,就在京城。
拳脚,枪法,擒拿爪法,甚至还触摸到了势的存在。
难道此人,八大秘术,已得其四?
文为先知道,这个消息,一旦传扬出去京城势必成为众矢之的,而这也是文为先所犹豫之处。
最终,文为先想到这几日,平乐王对他的些许疏离,还是下定了决心。
回到书房,提起笔,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一行字。
“八王秘术,已现其四,正在京城。”
随后用蜡丸封起,交托给心腹,让他快马加鞭,务必一个月内,将信送往南方。
虽然对这八门秘术有些觊觎,毕竟是那位无名者的传承,同样是天罡之境,此人以一敌五,不落下风,甚至鏖战数日,将五人一一击杀!
所过之处,乱江山,破秩序,尸骸成山,血流千里,让江湖朝堂同时经历了一次大清洗,还间接促成了当朝太祖皇帝的起义。
如此人物的传承,自然也是令人觊觎不断,在江湖上掀起了几百年的血雨腥风。
直到后来,八大秘术,其中大多数在江湖争夺中,变得难以寻觅。
而在江湖上流传的几种秘术,也是难以修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大王山庄有份拳谱,塞外采参客有份枪谱,南方云母教,听说也有一门秘术,似乎是一门步法,似乎与祭祀有关。
……
另外一边,文为先的心腹出门后,却并没有急着赶路,而是来到一间偏僻的小院。
进入院子后,熟络的进入屋子,从内将门反锁,随后又打开卧室内的衣柜,打开暗门,进入地下的暗道。
顺着暗道向前,走了好一阵,见着一扇木门,敲了敲门。
“什么消息?”
随着蜡丸入手,对方直接将蜡丸捏碎,查看纸条上的文字。
“送到哪?”
“南方,云母教。”
“等一会儿。”
沉默片刻后,门外的人说道。
脚步声渐远,直到消失不见,又过了好一阵子,脚步声再次从门后传来,小门拉开,对方竟从门后又递过来一枚蜡丸。
“送过去即可。”
两人没有更多的交谈,传递蜡丸后,就此分开,彼此之间,没有打过一个照面。
而这张纸条,最后出现在了姚太师府上,姚太师的手里。
一身常服的姚太师,须发皆白,身形有些枯瘦,皱起眉时,额间的法令纹有些显眼。
“搅风搅雨,不知秩序难得。”
姚太师轻叹一声,坐在长椅上,将纸条放在桌案上,重新拿起热手的暖炉。
年纪大了,气血不足,这寒冬时节,离了暖炉片刻,就手脚寒凉。
当今圣上也是个不体谅人的,每年告老乞骸,就是不允,这几年更是劳累心神,病痛折磨。
总是想着搅风搅雨,也是不体谅他这个老年人做事艰辛。
“去找六扇门的铁捕头过来。
然后去文书院,让他们整理一份和八王秘术有关的文卷,一会儿送过来。”
姚太师轻声嘱咐道。
像这样的麻烦事,还有不少出现在姚太师的眼前。
等到铁英雄,铁捕头来到时,姚太师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
铁捕头无奈苦笑,上次也是差不多,姚太师确实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容易困乏。
这几年,姚太师的象征意义已经高于实际意义了。
只是现在朝堂局势不稳,外患未平,内乱将生,姚太师只要还没退下去,那些心思诡谲的人,总要忌惮一二,不敢做的太过。
过了许久,姚太师才迷迷糊糊的醒过来。
“水……”
听到姚太师的声音,铁英雄连忙倒上一碗温水,走到姚太师身边。
姚太师见到是铁英雄,似乎愣了片刻,随后失笑般摇了摇头。
“老喽,身体不如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等了许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