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六,倭国北朝京都,这座被倭人称作平安京的城市,于晨光熹微中渐次苏醒。
它坐落于浪速(现大坂市)以东,屋宇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处处透着往昔的繁华。
光严天皇在昨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将怀良松雪纳入后宫。
这一喜事让他心情格外愉悦,一早起来,便容光焕发、春风满面。
刚临朝一小会儿,只见一小吏慌慌张张地倒腾着小碎步冲入大殿,“扑通”一声跪伏在地,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天皇陛下,南朝大将军足利尊氏求见。”
光严天皇闻言,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脸上闪过一丝诧异。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足利尊氏身为南朝大将军,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朝堂之上,群臣也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而微妙。
短暂的沉默后,光严天皇开口道:“足利尊氏,不请自来,到底有何目的?”
虽然心有疑虑,但秉持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原则,他还是下令宣足利尊氏进殿。
不多时,足利尊氏阔步迈入大殿。
他身着一袭玄色常服,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几分凝重。
进入大殿后,足利尊氏并未像寻常臣子般行大礼,只是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地说道:“见过光严天皇陛下。”
事实上,对于他们足利这种千年世家,“效忠”的只是皇室,至于谁是天皇,并不是十分重要。
之所以,他和足利直义有分歧,主要还是个人的利益导致的。
如今,南朝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地,加上大敌当前,他放弃自己的立场,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既然南朝不识好歹,拿好心当驴肝肺,那就别怪他不义了。
光严天皇微微眯起双眼,像审视猎物一般打量着眼前这个不速之客,冷冷开口道:“足利尊氏,你不在南朝好好待着,跑到我北朝来,所为何事?莫不是想窥探我北朝虚实?”
如今,南北朝狗脑子都打出来了,彻底消灭南朝伪朝廷,只是时间问题。
足利尊氏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直视天皇,神色严肃:“陛下,我今日前来,绝非为了窥探虚实,而是事关我倭国生死存亡的大事。如今倭国已面临灭国危机,臣不得不来。”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一片哗然。
群臣们交头接耳的声音愈发大了起来,有的面露惊惶之色,有的则满脸狐疑。
光严天皇强压下心头的震惊,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沉声道:“休要危言耸听,速速说来,到底所为何事?若敢欺瞒朕,定让你有来无回!”
足利尊氏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南朝后醍醐天皇已与大明达成合作,以屈辱性的代价,请来了十万大明援军,不日便将抵达倭国。您想想,以我倭国如今国力,若再深陷内战,南北两朝相互攻伐,根本无力抵挡大明这等强大的敌人。一旦大明军队踏上倭国土地,我们都将沦为亡国之奴。”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他也发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
确实是自己大意了,若当时只求三万援军,至多五万,就不会让倭国陷入危境。
然而,他根本不知道,大明派出的真实人数,却是二十万大军!
光严天皇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紧攥着龙椅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殿内此刻寂静无声,唯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许久,光严天皇才艰难开口:“你所言,可属实?这可不是能随便开玩笑的事情。”
足利尊氏重重叩首,额头贴地,语气坚定:“千真万确,陛下。臣此次前来,便是希望南北两朝能暂时放下成见,停止内战,共同抵御大明这个强敌。否则,倭国必将在这场浩劫中灰飞烟灭,我们都将成为倭国的罪人。”
他自然不会说出这援军是他请来的,更不会说自己在南朝失去了天皇的信任,已经无容身之地。
光严天皇目光扫向殿下群臣,只见众人皆面露惧色。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走出列,躬身道:“陛下,老臣以为,足利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如今大敌当前,若我们继续内耗,倭国必将覆灭。唯有联合南朝,共同御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老臣恳请陛下三思啊!再怎么说,您和伪皇尊治阁下都是皇室成员。”
站在老臣身旁的一位中年大臣也附和道:“陛下,老臣也赞同。虽说南北两朝多年纷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