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平叔”
平安也叫平保儿,既是朱皇帝的养子也是他为朱允文留下来的铁杆之一,绝对的愣种,能挥动百斤的大刀,杀敌那叫一个猛。
原本历史中的禁难之一也是让朱棣头疼的一位将领。
在这次宗亲会谈,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在门外听了。
听到皇帝要上战场的时候就直接冲了出来。
这可是他义父选定的接班人,他绝对要保护好了,不能让他出事。
明朝初期,为了治理元朝留下来的烂摊子,这几十年可是兢兢业业,一边北伐,一边治乱,便让这大明有了盛世气象。
只是目前的大明有一大根本矛盾:武将渴望建功立业与文臣打算收缩防线重拯江南经济使其恢复宋时盛景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为
年轻的将士渴望建功立业,中层的军官渴望上位成为大将军大元帅,高层军官日渐凋零皇帝也希望明朝的军权能顺利交接,继续保持一支强大的野战军。
维持住“能打仗,打胜仗,扬威异域”的精神状态。
但因为出身问题,朱皇帝也担心自己的子孙忍饥挨饿,所以给了高额的赡养费,又实行卫所户籍制度。
几百万军户也渴望进步,甚至获得更多土地来养活自己的家庭。
文臣尤其是江南士绅出身的文臣,更是因为当初他们投靠张士成不理会出身低贱的老朱。
所以朱元璋上位之后,征高税,党管之后又只给了最低档的俸禄。
甚至还写到“屠尽江南百万兵”
试想一下,拿最少的钱干最多的活,交最重的税。
便是牛马,他也受不了的嗷嗷叫啊。
更何况他们还是出身尊贵的士大夫,根本不想理会老朱这下坯子。
而隔壁的那些淮西勋贵,就因为当初力挺老朱,为其征战沙场,结果封爵高官,世代富贵,这些富了几辈子的文臣能不整这些武将吗?
于是乎,如今的淮西勋贵基本上团灭,还留下了几十万精锐野战军。
只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上,几十万精锐野战军,有不少折损于内斗,若是让他们出征,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支撑不住。
“所以陛下您是不是真的要挂帅出征?咱愿意为陛下冲锋陷阵,斩将先登,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现在便能单马单刀杀往草原,将那些草原人全部杀绝。”
平安拍着胸脯见皇帝不信,当场就拿着大刀给他来了一段刀舞。
“呵”
不知怎么的,阿斗从平安的动作之中看到了一丝关羽的痕迹,心念一动。
“平安啊,你这功夫不错,回去要多读书,多读读春秋,对你是大有裨益,希望你能从中有所感悟”
这时候阿斗又冒出来了一个新的想法,他要培养出自己的五虎以及相父。
“好的,陛下”
虽然不理解皇帝的想法,他一定要做好,这才是牛马该有的精神状态。
接过阿斗赏赐的春秋,便护卫在阿斗身旁。
静静的看着这些藩王,要是这些藩王,有哪个不愿意听从皇帝的指令,他立马将其拿下,杀鸡儆猴,不儆猪。
“愿意为陛下效劳,只要陛下当即给我一支大军,我立刻就杀去蒙古,将他们大汉的脑袋剁下来,献与皇帝陛下”
作为一个老兵油子,朱高旭可喜欢打仗了,也是皇三代公认的第一巴图鲁或者说是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