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学习的孩儿们,未来都是技工,甚至工程师,也许是合格的安保人员,沈云峰心底是欢迎的。
“丰南号”的发展必须要有人力资源,但在这山上,识字的人少,只能作为力工和简单手工业的人力。
沈云峰现在需要大量的可以从事铸造、冶炼包括能够制造一些简单机械的技工。自己穿越来的几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几个人的敲敲打打是改变不了现状。
打铁也是技术工种,但是打铁匠不识字是没有可能成为技师的。所以,为了未来的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从学堂里培训技工出来,以后可以看的懂图纸,认得标注。
这样一来,学堂就成为两方面都关注的焦点。
学堂要是敞开门,谁都可以进去学习,有好处也有弊端。
沈云峰知道,人的心态是不断变化的,你不能一开始就满足他所有的期许,只能渐渐满足。
于是学堂有了新规定,凡是在“丰南号”做工的瑶人适龄小孩,学堂都可以招收,每学期象征性的收取20文“代银券”学费,但纸张和笔不再免费发放,要在商店里自己购买。
这样一来,在“丰南号”工作,含金量无形的提高了,可以说只要“丰南号”招工,瑶人肯定第一时间就会来报名。
这种办法,有效防止了有些瑶人粮食够吃了之后,就开始躺平的心理。
刘永陆一统万尾岛的消息已经通过交易的途径传给了沈云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统万尾岛,刘永陆看来是个枭雄人物,值得大力支持和合作。
只要保住这条线,万一十万大山待不下去,还是可以转移到海上寻找生路。
刘永陆带来的口信说煤炉和沥青麻绳的销路很好,银两不愁。但要对抗安南海贼,武器依然不够,仍然需要支持。
粮食依旧需要支持,海上粮食来源还是太少,大部分商船来都是补充粮食的,愿意卖粮的几乎没有。
考虑了一段时间后,沈云峰决定:让田虎去一趟万尾岛,传来的消息总不如亲眼看到的真实。
于是,田虎带了两名自己培养出来的白家子弟,在下一次交易中跟着刘永浩前去万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