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反对,可其余众将皆同意杀掉这两万蜀军,于是王全斌下令将此时已经被编入宋军战斗序列的两万蜀军骗入城中的夹城之中,然后全部予以诛杀。史书上没有说这些人具体是怎么被杀的,可是这不难想象,无非就是先行解除武装,然后骗到一个地方再聚而杀之,而这种情况下弓箭无疑是最好又最快的杀人利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足足两万多人啊!他们就这样集体被屠杀在一片拥挤不堪的地方!那是怎样的一出尸山血海、哀嚎震天的惨烈画面!
当这个消息传出成都,蜀人集体爆炸了!被杀的这些人或是他们的父兄,或是他们的丈夫和孩子,手无寸铁的他们就这样因为被怀疑可能会作乱而被集体屠杀了!这是何等的愤怒!这又是何等的深仇大恨!
王全斌是公元964年12月出兵入蜀的,在公元965年的2月他接受了后蜀皇帝孟昶的降书,前后不到七十天的时间里他在形式上就灭亡了后蜀,可全师雄的起义所带来的遍地烽火让宋军被迫投入到了再次灭蜀的战争中。直到公元966年12月,随着全师雄的病逝以及蜀军最后一支反抗力量的覆灭,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算是彻底结束——换言之,宋朝平灭后蜀实际上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
在秀美险峻的巴山蜀水里长大且看似慵懒的蜀人真的是软弱吗?这好像已经是我第二次提到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不但宋朝人可以给出答案,后来的蒙古人、满洲人和日本人都能给出答案。
在这两年里,除了命令蜀川境内的宋军就地参与平叛,赵匡胤只派出丁德裕率领少量的禁军前往支援。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蜀中的宋军本就是他现在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机动力量,而身处中原之地他所要防守的地方也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北方及西北方向的边关地带他更是必须得保持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行,毕竟虎视眈眈的辽国人以及西北一带的异族骑兵可不是那么好玩的。至于开封以及京畿地带的驻军,赵匡胤想动却不敢动。总而言之,他其实也想尽快平定蜀乱,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了平息蜀乱,也为了尽快恢复蜀地的社会秩序,赵匡胤除了挥舞大棒子之外,他也向蜀川砸出了胡萝卜:第一,对于宋军中的那些借平乱之名而滥杀无辜的兵将予以当众斩杀。第二,对于参与叛乱的蜀军将士家属一律不予牵连追责。第三,免除西川各州县在公元966年的夏税并将全年的赋税减半。
当时间进入公元967年,前后持续了将近两年的蜀乱终于平定,赵匡胤总算可以长出一口气了。可是,他现在还需要给蜀川民众一个交代——惩处蜀乱的责任人。
这个时候的赵匡胤已经完全知道了蜀川之所以会大乱的根本性原因,再加上蜀中官民到开封来告了御状,赵匡胤便在这年年初将当初参与平蜀的诸将全部召回京城问罪。
首先被召见的是全军的监军、宋朝的枢密副使王仁赡。这位老兄在赵匡胤的面前表现得那叫一个义愤填膺和慷慨激昂,在他嘴里王全斌和崔彦进等人没有一个是什么好东西,而他自己则是啥坏事都没干。事实上,赵匡胤的手头上早就已经掌握了这位伪君子利用职务之便大行不法之事的证据,在王仁瞻慷慨陈词的时候,赵匡胤差点想拿手里的玉斧直接给这位老兄砸过去。
好一顿深呼吸之后,赵匡胤直接质问王仁瞻把后蜀大臣李廷珪家中的艺伎纳为小妾之事以及私取后蜀皇宫府库金银之事。王仁赡这下知道自己再也瞒不住了,他只好赶紧伏地叩首请罪。
鉴于王全斌等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们的功绩,赵匡胤非常人性化地给他们保留了尊严。这些人回京之后,赵匡胤没有把他们直接下狱,而是命令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先将这些人的所犯之事调查清楚之后再来定罪。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这些人被暂时性地双规了。在大量的事实和证据面前,这几人全都认罪。最后,赵匡胤令御史台召集百官公议该如何处置他们,而公议的结果差点让这些“国家功臣”当场吓得尿了裤子——论罪当诛!
不过,宋朝的这位虽是武人出身但却极具仁德之心的开国皇帝还是决定要皇恩浩荡一回,他决定赦免王全斌等人的死罪:王全斌被贬崇义军留后,崔彦进被贬为昭化军留后,王仁赡罢去枢密副使之职,贬为右卫大将军。这三人里面后面这两位后来都得以被再次起用,但作为主帅的王全斌却是就此沉沦再未被起用,本来可以在历史上再次大放异彩甚至是成为宋朝乃至于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的他在十年之后撒手人寰。
不过,想必王全斌应该是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