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在这十七年里勤政爱民且渐渐地让天下重归一统的太祖皇帝才刚刚驾崩不到三个月。也就是说,赵光义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让这些人走出了失去赵匡胤的悲伤和惆怅,他让这些人转而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怀抱并对其感激涕零。
堪称心理大师的赵光义充分认识并抓住了世人的人性弱点,这个弱点用薛居正在《势胜学》里的话来说就是:人者,俗也。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在世上为的就是一个利字,这一点无可置疑。对此,尽管我个人在主观意识和感情上很不喜欢他,但对于这个权谋家、这个帝王在此期间为巩固和加强个人权力与地位所做出的一切行为我只想用一句电影台词来概括:高!实在是高!
,!
眼见赵光义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而如此败坏延续数百年的科场制度和秩序,宰相薛居正等朝廷大员当场傻住了。他们告诉赵光义:“皇上,你这是在瞎搞啊!这回录取的人太多了,而且你又把这么多人一次性地全部送去地方当官,你这样做恐有不妥啊!”
对此,赵光义根本不屑一听,他仍然一意孤行。他就好像是故意要给薛居正等人作对似的,在这些官场新丁即将出京赴任之时,赵光义特意集体召见了他们并对这些人说道:“你们到了地方之后如果发现有任何危害百姓之事可以直接向我加急奏报。另外,山高水长,想必你们身上也没有带多少钱,朕决定给你们每人二十万钱做为你们赴任前置办行头的行装钱。”
二十万!这个钱当然不是我们现在的二十万人民币,而是铜钱二十万文!要想弄清楚当时的这笔二十万的铜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我们为此还得需要费一番工夫。
根据黄冕堂先生在《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一书里的记载,宋朝在太宗朝时京师开封府的米价为每石700文铜钱。宋代的一石约为现在的7596公斤,换算出来得到的结果就是当时的米价每公斤约为922文。
现在是公元2020年9月3日,四川成都的大米(粳米)批发价格为每公斤6元,也就是说当时的922文铜钱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6元,922文铜钱也就相当于现在的600元人民币。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每千钱为一贯,为图省事我们在这里就按照一贯铜钱只有922文来计算,这也就是说宋太宗时期一贯铜钱约等于现在的600元人民币。那么20万文铜钱也就是200贯,折合人民币也就是12万元。不过,这个数字是严重缩了水的,因为我们是按照一贯铜钱只有922文来计算的。如果按照一贯为一千文铜钱来精确计算,赵光义的这笔赏钱放在现在来算应该就是接近于14万元人民币的样子。
关于赏赐新科进士行装钱这件事其实并不是赵光义开的先例,赵匡胤也曾经赐给那些即将到地方上任的进士每人二十万钱,但我们在前面也说了,赵匡胤每次录取的进士人数根本不可与赵光义相提并论。赵光义这次是赏了五百多号人,也就是一次性从国库里支出了六百多万元人民币作为这些人的行装钱。这些钱是谁的?这都是赵匡胤辛苦积攒下来的。各位,何为慷他人之慨?
曹彬作为平灭南唐的宋军主帅,在他回到开封之后赵匡胤赏赐给他的钱是五十万,作为一个征战沙场时刻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灭国级统帅所得到的赏赐不过才五十万,而这些孔孟弟子只是动动手中的纸笔就得了二十万,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确实不虚。
关于这次科考,我们还必须得单独提到一个人,这人叫张齐贤。
张齐贤生于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年),考中进士的这一年他已经是三十五岁的“高龄”。这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而且更悲惨的是他很早就没了老爹,三岁时跟着他的母亲迁居到了洛阳。张齐贤也算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且志向远大,但在科场却不是很如意。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的人在考场不一定有多么的威风八面,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比那些科场精英厉害得多,张齐贤就是这类人。
公元976年,赵匡胤西巡洛阳府,此时已经三十四岁却又无法征服科场的张齐贤想到了一个一步登天的办法。他直接在路上拦下了赵匡胤的车驾,说他有富国强兵的良策要面见皇帝陛下。
赵匡胤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也没有什么大架子,他在行宫里召见了张齐贤。这位胆大如巨卵的书生见到皇帝之后毫不怯场,他慷慨激昂地在赵匡胤面前滔滔不绝地说了十条如何让天下一统以及如何让宋朝国富兵强的策略。赵匡胤听完后觉得这里面有四条是可以采纳的,换作一般人恐怕会当场兴奋得倒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