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军使萧讨古兵出幽州,他们杀气腾腾地向着宋军北进的方向迎头冲了上来,誓要给不知天高地厚的宋朝人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在涿州城外围的沙河之畔(今河北易水河),两军终于是迎头相撞。
,!
面对由辽国北院大王率领的辽军铁骑,宋军的两位先锋主将、同为禁军东西班指挥使的傅潜和孔守正毫不畏惧选择了立马与敌接战。这些宋军只是大军的先锋部队,其兵力着实没法与辽国的北院大王所带领的大军相提并论,但这些人与之前在白马岭大败辽军的宋军将士们一样勇敢地拔出了自己的钢刀,然后举刀冲向了辽军的军阵。
两军随即在涿州城外展开了一场血战,宋军将士以远超于辽军的气势和勇气与人数远远多于自己的敌军死死地缠斗在了一起。一场恶斗下来,辽军丝毫没能从这些宋军的身上占到半点便宜,而就在两军陷入鏖斗之际,宋军大将高怀德和刘延翰率领所部兵马赶到了战场。最后的结果不再具有什么悬念,在宋军后续部队强大而凌厉的攻势之下,耶律奚底所部大败而逃。耶律奚底重复了之前耶律沙的命运,而被他扔在战场上的辽军殿后部队则倒了血霉,这些人除开被杀的之外,单单是被宋军生擒的就有五百多人。
战前不可一世而此刻却在向北而逃的耶律奚底这下算是清醒了,他终于明白耶律沙当初为何会遭遇近乎于耻辱的失败,他也不敢再暗自嘲笑耶律沙是个胆小鬼了。幽州城里的耶律沙还在心有余悸,而他耶律奚底现在却只想找个地方痛哭流涕并开始思考人生。这一仗耶律奚底被打得彻底地怀疑人生,此战他到底损失了多少兵马不得而知,但他因为这次的战败而导致整个人就此报废。耶律沙虽然惨败于白马岭,但此人后来在战场上重新为自己正名并找回了尊严,但耶律奚底却是从此一蹶不振。战后耶律奚底因为战败之责被辽国皇帝当众以剑背击打,而这也是他留在史书里最后的印记。
另外,这一战还请记住另一个人的名字——宋军的先锋将领傅潜。很多年后,当赵光义的儿子赵恒继位之后,这个在此时意气风发敢于以劣势兵力同辽国人野战决胜的宋军勇士将会在历史上大放异彩——以一种耻辱的、饱受争议的方式。
沙河之战让亲眼目睹了战斗整个过程的涿州城军民是震颤肝胆:这就是传说中不堪一击、经常被我们打着玩的中原王朝的军队?这明明是对方把我们的军队打着玩啊!
有了这种肉眼所见的震慑力,当赵光义率领大军到达涿州城之下之后,涿州城的表现就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了——涿州此时的最高长官、涿州判官刘原德没有做任何的反抗,他亲自出城向赵光义请降。
燕云十六州分别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在这十六个州里,瀛州和莫州在柴荣去世前已经被夺下,而如今涿州已下,幽州城已是近在眼前且二者之间再无任何的阻碍,一旦拿下了十六州里战略价值和军事、经济价值最大的幽州,那么再拿下其余的十二州也就易如反掌。时不我待,赵光义来不及去品味胜利的喜悦,更来不及休整,他命令大军急速行军,他要趁势直取幽州——这个让柴荣和赵匡胤一生都心向往之但却从未踏足的梦中之地。
公元979年6月23日,宋军全军连夜抵达幽州城下。
面对数十万的宋朝举国大军,一向骄狂的辽国人不敢与之正面对决。经过幽州城里一帮辽国军政高官的一阵商议,最后他们想出的御敌之策是让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负责率兵守城,而耶律沙、耶律奚底以及耶律斜轸等人则率领数万辽国骑兵分散于城北各处伺机与宋军接战。
相信当这个决定出来以后韩德让的心里是止不住地在骂这帮耶律们的老娘:你们倒是跑出去了,然后把我一个人留在城里去承受几十万宋军接下来的攻城压力,而你们却躲到城外面去,嘴上说是什么伺机待敌,可一旦发现情势不对你们这帮人说不定比兔子跑得还要快。别跟我说什么辽国人绝不后退,耶律沙和耶律奚底你们这两个老小子又不是没有逃跑过。就你们这帮契丹大爷的命金贵,老子的命就不值钱啊!
不过,牢骚归牢骚,韩德让还是得强打精神留在城里等待着承受宋军的蹂躏。他亲披甲胄巡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