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加以实施的笨办法最后也失败了,因为这事被辽国人发现了,结果自然是宋军忙出一身臭汗却做了一场无用功。
或许有人会说赵光义傻,这种摆明了是送人头的攻城行动竟然在无休止地进行着,就不能耐下性子对幽州实施围困吗?就不能等到大型攻城器械都造好后再全力攻城吗?很抱歉,答案就是不能。
,!
赵光义比谁都清楚他现在需要尽快地攻下幽州城,他毕竟是在深入敌境作战,几十万人的日常消耗是惊人的,这对后勤辎重的需求很大,可只要拿下了幽州他就能瞬间变被动为主动,就能瞬间让这片战场成为自己的主场。另外,在幽州城外围四处游弋的辽国人此时就如狡猾且凶狠的狼群,他们时刻都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冲过来狠狠地咬上他一口。
这些还不算什么,赵光义最担心的是辽国皇帝在得知幽州被围以后肯定会派兵救援,如果等到辽国人的援军到来时他还没有攻下幽州,那么他的失败很有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他手里虽然握有几十万的兵力,但这些人在这半年时间里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赶路,这早就是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面临着灭国危险的辽国人势必会在这个时候爆发出异于寻常的战斗力,两军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决战,他赵光义绝对不敢说他有必胜的把握。
综上所述,赵光义觉得自己必须要拿下幽州城,而且要尽快,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拿下了幽州,辽国人来再多也是白搭,那时候他就可以让幽州成为埋葬辽国人的坟场。辽国人骑马冲锋是把好手,可要说到爬城墙那就还差点功夫,等到辽国人锐气耗尽而宋军的主战兵团在城内休养生息满血复活之时,那就是辽国人彻底被消灭的时候。
所以,幽州城必须要尽快拿下!不惜一切代价!
这里有一个问题:当年辽国人如果没有幽州城,那么他们会重复匈奴和突厥的命运吗?这个问题没法说得清楚,而且这也是一个会让很多人口水四溅的话题。这样的假设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即使没有幽州城,即使历史上没有石敬瑭这个人,可耶律阿保机当年劫掠了那么多的汉人,再加上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汉人的辅佐,即使辽国没有幽州城也会有别的城池,有了这些城池作为防御的堡垒,再配以勇武善战且极具野战致胜能力的草原骑兵,这样的国家就算是卫青、霍去病在世抑或李靖、苏定方重生恐怕也是很难搞定的。这就是赵光义的悲哀之所在,也是宋朝乃至于是我们这个民族当时的悲哀之所在。遇到辽国这样的一个亦胡亦汉且充分继承了两边优良基因的混血儿,宋朝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回过头再来说韩德让。
宋军虽然在用最原始的办法攻城,但这并没有让韩德让感到压力骤然减轻,单是城外每时每刻都在响起的万人大合唱就足以让他把心时刻都提到嗓子眼。再说了,城下的宋军尽管少有爬上城头来的,可他们在城下也没少杀人,毕竟是几十万人的攻城大军,一人哪怕只射一支箭上来就足以造成极为恐怖的杀伤力,而那些可以实施远程轰炸的抛石机就更是令他恨得牙根痒痒。可是,除了死扛到底,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倒是还能勉强挺得住,可别人就不好说了。
自打宋军开始进逼幽州之日起,在宋军巨大的声势和威慑之下,幽州城里以及幽州城外的辽国人(无论是辽国的汉人官员还是非汉族的辽国将领)都开始陆续向宋军投降。首先是辽国的野战部队里出了叛徒,在辽军里有一支由几十年前被辽国灭国的渤海人组成的军队,他们的头领叫大鸾河,此人带着自己的部众直接向赵光义本人请降。
幽州城里的辽国人就更是不用说了。围城之战打响后,宋军一面攻城一面大搞宣传攻势,每天都有绑在箭杆上的宣传投降会有各种好处的小纸条被射入城中。又拉又打之下,某些心理脆弱意志又不是很坚定的辽国同志终于是顶不住了,幽州城内的辽国铁林军都指挥使李札卢存带着自己的部下在某天半夜里也向宋军投降。他们为啥要选在半夜投降?因为这些人不是从城门里出来的,而是大半夜从城墙上顺着绳子滑下来的。几天后,幽州城内的辽国神武军数百军士照着李扎卢存的姿势又完美地复制并粘贴了一遍,他们也顺墙而下向宋军投降了。这些还是有组织地投降,那些为了投降事业不惜以身犯险的独行侠就更别提有多少了。
进入七月,随着宋军攻城力度的加强以及迟迟未见辽国派遣援兵前来救援,幽州外围的辽国人在宋军目不转睛地注视下终于有人是顶不住压力了。先是驻守顺州的辽国建雄节度使刘延素带领所属大小官员向宋军投降,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