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细节:他当时为什么选择了一路向南逃跑?
事实上,在这个危急关头他应该就近向宋军兵力最为集中的地域撤离,在那里他将获得强力的保护,可他选择了不顾一切地向南逃跑,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赵光义此时已经深陷辽军的重围,他的四周都是敌人,而他通向兵力雄厚的宋军主阵地之间的道路已经被辽军完全阻绝。换言之,赵光义这个时候已毫无希望在耶律休哥的这三万铁骑的强力阻隔之下成功地前去宋军的大部队汇合——除非耶律休哥这三万人马全部死绝!
,!
耶律休哥所部也是激战了一整夜,就算往死里说他们已经死伤一万人,可他现在还剩下至少两万已经血贯瞳仁的精锐铁骑。诚然,身为皇帝的赵光义其身边定然有大宋禁军里的精锐将士护卫左右,但他们的数量绝对不及耶律休哥的这两万人,更何况这是面对面的野战争胜,特种兵怎么可能是野战军的对手?因而,当赵光义及其亲兵被耶律休哥所部层层围困之时其场面绝对是让人心生绝望。如果赵光义此时想要在这种局面下向宋军的主阵地靠拢,那么已经完全杀红眼的耶律休哥绝不可能放行,非但如此,此时的耶律休哥更是恨不能马上就杀了赵光义。在如此危急的生死关头,赵光义如果不想“英勇就义”就只剩下一条路——选择南逃。
赵光义虽然逃了,但这里还是想为他说句好话,因为在他被逼无奈只能选择南逃之前,他这一夜的表现还是值得称道的。正如之前所言,这一夜他以皇帝之尊为全军守卫前沿阵地并直面辽军精锐骑兵的轮番攻击。可是,谁也不会想到这竟会成为决定了这场战斗最终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赵光义是远远地藏在由几十万宋军所组成的庞大军阵的中央位置,那么耶律休哥也就不可能在天色将亮而未亮之时一眼就发现了赵光义的所处位置,他就更不可能会疯狂地向赵光义发动斩首行动——要从几十万人的军阵里取主帅的首级,耶律休哥再怎么疯狂也不至于如此的天真和魔幻主义。耶律休哥不是乔峰,而乔峰能够生擒那位辽国的皇太叔也是因为皇太叔耶律重元当时处在军阵的最前沿。
写到这里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该骂赵光义吗?骂他蠢,骂他不自量力吗?可是,人家作为皇帝不顾个人安危亲临战场最前沿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而且,他也唯有这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早已是疲惫之师的宋军将士的军心和士气,如若不然,谁还肯在这种身体和精神都极度劳累的状态下与士气正盛的辽国骑兵拼死血战且死战不退呢?所以,这个时候他只能以皇帝之尊亲临一线才能鼓舞全军的士气。那么,该赞扬他吗?可是,因为他所驻守的前沿阵地被辽军攻陷以及他身边的侍卫亲军全体阵亡而导致宋军人心涣散继而全军崩溃,这个责任难道不该他来承担吗?
没错,我说的是大宋皇帝陛下的侍卫亲军(御龙直)在这场混战中很有可能是全体阵亡!
耶律休哥带领的是三万精中选精的精锐之师,而赵光义作为大宋的皇帝他身边的将士其战斗力无疑也应该在宋军里是属于上乘的,可以说这是两军各自战力最为强悍的部队,但赵光义最近卫的侍卫亲军(御龙直)其短板就在于人数太少了。御龙直的战士可以在战力上达到以一当十的程度,但这些人的人数是绝对不可能达到耶律休哥所部那种万人级别的规模,他们是不过顶多数百人的特种部队,而耶律休哥是三万野战精锐之兵。还是那句话,特种部队与野战部队刚正面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可在皇帝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宋军的这支特种部队也只能去给他们的皇帝充当人肉盾牌。
毫无疑问,在御龙直的外围还有宋朝禁军的常规作战部队,但这些人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战斗力上或许都无法跟耶律休哥所部相提并论,因为耶律休哥是集中自己的所有士兵猛攻赵光义的御驾这一个点。再者说,赵光义身边的这支宋军在昨天下午才与耶律沙所部经历了一场惨烈的血战,然后又是极速向幽州回撤,以这种久战疲惫之师能够顶住耶律休哥一整夜的持续攻击已经可以说是堪称奇迹了。因而,当耶律休哥命令所部的骑兵以必死的勇气向赵光义所在的地方发起斩首行动时,赵光义身前的那道宋军防线在辽国铁骑的决死冲锋下被冲破了,紧接着就是赵光义身边不过数百人的侍卫亲军与辽国数万铁骑的近距离肉搏。
赵光义被包围了,刹那间他的身边箭矢如雨,他的亲军在他的身边纷纷倒下,而他自己也中箭了,崔翰等人强行将他裹挟进了一支准备突围的人马里,然后他们护卫着赵光义杀出了重围向南而逃。
在赵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