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里可是把斩杀萧咄啰、生擒李重诲的功劳都记在了杨业的名下。我们的问题就是:潘美这是哪来的嫉妒?有杨业这样的部下,他潘美偷着乐还来不及呢!
对于《杨家将》的忠实粉丝,我个人认为让他们在这件事上浪费口水和笔墨实在是太屈才,他们应该拿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逐字逐句逐段地去批判指正《三国志》的种种不实之处。当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甚至几千个哈姆雷特,而且历史本来就不会只有一种面目,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熊大木先生的《杨家将演义》为什么能够这么火以至于让被正史所肯定的潘美其人物形象和人设都摇摇欲坠?我得出的答案是——熊先生写这部小说胜在他举对了大旗。
抵抗外敌、壮烈殉国,这等英雄人物有谁敢不点赞不佩服?这等人物被奸人所害,那么这个奸人怎么能不让人产生人人得而诛之的咬牙切齿之恨?罗贯中的旗帜也举对了,但罗先生虽然在贬曹尊刘,但是他没有否定曹操的历史功绩和贡献,而且也尽力地展现甚至是褒奖了曹操身上的可取之处。遗憾的是,反观熊先生,宋朝的开国功臣、开疆拓土的一代名将潘美被他改了个名字之后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而且还是一个陷害忠良的卖国贼,甚至潘家全家老小都没有一个好东西。
对此我只能说两个字——格局,正是这个东西决定了罗贯中为什么能写出《三国演义》,决定了《三国演义》为何会是四大名着之一,而熊先生的《杨家将》只能在民间“流芳百世”。可是,熊先生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但成功地让潘仁美遗臭万年,而且让很多的以历史学者而自居的人也成了他的忠实拥趸。如此所为,也真不知道熊先生的祖上跟潘美到底有什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暂时说到这里,后面在杨业战死于陈家谷之时我还会说到这个话题,算是对此的一个总结性发言。
:()北宋帝国兴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