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督军不力或逗留不进之罪于邕州被就地正法(命令下达之时王僎已经病死,他也就此免了砍头的那一刀);孙全兴被押赴开封下狱,随后也被处死;陈钦祚、郝守浚、崔亮三人虽然保住了小命但却被贬官为团练副使。
,!
至此,宋朝第一次征伐交州的战争宣告结束。对宋朝以及赵光义来说这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事虽然心疼但却不会肉疼,可对侯仁宝来说却是把老命都搭进去了,而对于还活着的赵普来说这就是深仇大恨一件。赵普的仇人自然就是卢多逊,他认定是卢多逊生生地害死了他的妹夫,这笔账他会给卢多逊记着,不久之后他会对卢多逊加倍奉还。
说完了侯仁宝的兵败,现在让我们再把视线从岭南收回并把时间退回到公元980年,因为就在侯仁宝准备发兵交州的同时宋朝举国的目光几乎都不在南方,而是在北方——因为辽国人再次大举入侵了。这也就是说,宋朝在这个时间段里分别在南北两个战场上同时用兵。
这一次辽国的入侵不同于韩匡嗣和萧咄啰的十万兵马南下,辽景宗耶律贤为了这次的南征可是准备了足足有大半年之久,等到夏日过去,等到草原的骏马都膘肥体健之时他才率领大军离开上京向南开拔。这年的深秋十月,耶律贤的亲征大军到达辽国的南京幽州
高粱河之战的胜利对耶律贤来说早就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满城和雁门关之战辽军都是大败,这两仗辽军的损失远远超出了宋朝在高粱河之战里的损失。人生如赌场,输急了眼的耶律贤能够保持大半年的冷静才决定征伐宋朝已经是极为难能可贵了。眼见自己手下的将领不能替他完成复仇的心愿,于是他决定亲自动手誓要给自己也是给东亚乃至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找回尊严。
对于这次南征,耶律贤不但在兵力和军事部署上做足了功课,这位仪式感无比强烈的辽国皇帝在战前还举行了极为隆重且复杂的战前祭祀典礼。这套仪式和程序分了好几次才算走完,首先他命巫师祭祀天地神灵以及掌管战事的兵神,然后又祭祀了全军的旌旗和战鼓等军械,最后是以乱箭射死战俘(射鬼箭)作为整套仪式的结尾。无比虔诚地搞完了这些封建迷信活动之后,耶律贤率领辽军的千军万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漫过了宋辽的边境。
赵光义其实早就知道辽国即将南侵,辽国那边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做到掩人耳目?就在耶律贤忙着祭祀天地鬼神的时候,赵光义下令莱州刺史杨重进、沂州刺史毛继美率领所部兵马驰援驻守关南的崔彦进,亳州刺史蔡玉、济州刺史陈廷山率军支援定州,单州刺史卢汉赟率军支援镇州。
多说一句,这个济州刺史陈廷山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记性好的人应该记得他曾是杨业的部下,当年宋军攻伐北汉时他率领的巡逻队遇到了宋军的主力,于是在力量对比无比悬殊的情况之下他选择了投降并加入了宋军。他后来的结局更是有意思,因为跟同僚不和加之又是北汉的降将,他为此而没少在同行那里受鸟气,一番挣扎之后他写信给辽国的南部战区总司令耶律休哥,决定与其内外呼应谋夺宋朝的城池。耶律休哥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他竟然把回信送到了宋朝霸州知州石曦的手里。这个石曦的来头更大,他竟然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的侄儿。石曦等人得信之后一面将此事火速密奏给赵光义,一面设计将陈廷山给抓了,陈廷山最后的结局是被公开处斩并陈尸三日。
好了,陈廷山在这里突然冒出来我顺便多说了几句,从此人的遭遇上面其实也多少可以看出杨业的命运。同样是降将,而杨业更是为宋朝立有大功且极受赵光义恩宠和信任之人,他招身边人眼红嫉妒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再将话题回到耶律贤和赵光义的身上来。
细看赵光义的战前部署其实很容易就能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他为什么不把兵力集中在一起?为何要四处设防以至于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耶律贤要来搞事情肯定不会提前通知赵光义他要在哪里开刀,整个宋朝的北方边境几乎都是一马平川,辽国人的骑兵可以随意选择攻击的地点,为了防止被辽军一打即穿,宋朝这边只能是采取多点防御的策略。没办法,作为防守的一方在这方面注定了要吃大亏。
在整个宋辽战争的过程中宋军其实一直都在吃这方面的亏。宋军为了实施全面防御就必然导致兵力分散,辽军则经常是几万甚至十几万大军一起出动,这要单挑的话,分散于各处的宋军即使能够有数万的军力也指定死得很惨。后来为了应对这种超级尴尬的局面,宋朝在定州设立了一座超级军营,这是一个可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