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是宋朝的皇家别苑,又名西池,也叫教池,说西池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位于开封城的西面,说教池则是因为它最初是用来训练水军的地方。金明池始建于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它是柴荣下令开凿出来的一个用来训练周朝水军的人工湖。到了赵光义即位之后,全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大宋的水军也不用整日在挤在小小的金明池里舞刀弄枪,宽阔的长江以及长江流域各个偌大的湖泊可以任由他们在水里纵情驰骋。
,!
赵光义登基伊始就下令扩大金明池的面积意图要将它建成一座皇家别苑,为此他不惜动用了数万军队参与施工和建设,另外还征调各类工匠在水中建起了各种亭台楼阁从而让金明池变成了一座水上之城。整个工程一共耗时了七年时间才完成,而它整体竣工的标志就是位于池中央的由五座殿宇围建而成的水心殿的正式落成。
说它是一个人工湖其实不够准确,因为它的周长在史料里的记载不过是“九里三十步”,换算成如今的度量也就是五公里的样子,因而它被称作“金明池”是比较恰当的说法。
这是一个标准的四边形人工水池,四面都有围墙且设有多道大门,就如是一个被城墙圈围起来的水上城市。在金明池的北面是汴河,池中之水就是引自于此,入水口就在水池的西北角。金明池的南门叫做棂星门,门的对面就是宋朝的另一座皇家园林琼林苑,而与棂星门两相对望的正是巍峨耸立的琼林苑标志性建筑——宝津楼。
棂星门不单是一道大门,严格上来说它是一座城楼,在其往北数十步的地方是一座巨型的拱桥,名为仙桥,史载其:长数百步,桥面宽阔,朱漆栏盾,下排雁柱,中央隆起,如若飞虹,谓之骆驼虹。
宋朝的一步约为现在的一点五米,也就是说这座桥的长度至少是三百米以上。白天的时候这座朱栏玉砌的大桥尚且如若飞虹,很难想象当夜里灯火通明之时这座大桥该有多么的壮美。在仙桥的尽头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位于水池中央位置的宫殿群水心殿,除了这座宫殿群外,水池上还另外建有用以让人们休憩或赏景的各类亭台楼阁。
不过,这些都不足以描述出金明池无与伦比的美丽传说,而真正赋予它以鲜活生命力和人间烟火气息的是把围墙和水池间隔开来的堤岸。这是一条顺着围墙而走的宽阔大道,临水的岸边到处都是成片成林的柳树和桃树以及放眼可见的各种奇花异草和怪石。到了每年的初春时节,整个金明池可谓是春意盎然宛若人间仙境:水中琼楼玉宇,倒影成双,水面碧波荡漾,莲藕成片,绿荷莹珠,鱼虾成群,蛙声奋啼。岸堤之上则是青草茵茵,花团锦簇,林间桃红似锦,花间蜂蝶鼓翅,垂柳乘风戏水,枝头莺歌燕语,黄鹂争鸣。
如此壮美的春色当然不能让人独享。宋朝官方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的开明和亲民,每年的三月一日到四月八日金明池面向京城里的所有市民开放,宋朝的皇帝有时候也会亲临此地与民同乐。到了那个时候,金明池就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成人版迪士尼乐园。他们在这里不但可以与皇帝陛下一道欣赏这满园肆意流淌的春色,还可以现场观摩大宋水军的阅兵大典,另外还有官方举办的赛龙舟比赛等娱乐活动。
等到皇帝回宫之后这里就彻底成了百姓的乐园,小商小贩们云集于此各种叫卖,各类杂技表演也是夺人眼球,总之就是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这里都应有尽有,百姓们还可以在这里看戏听曲甚至是把鱼竿带过来在池西的林荫之下悠然垂钓。总而言之,每年初春时节这里的场景绝对要远远胜过《清明上河图》里所展现出来的繁华和喧嚣。
北宋的好多文人墨客甚至是朝廷大员都留下了有关于金明池的诗词,这里分别选梅尧臣和王安石的两首诗以供赏析。
风光犹未老於人,兽口泉声泻碧津。一洗尘襟无俗虑,柳条开眼共看春——《次韵和江邻几送客回同过金明池》——梅尧臣。
宜秋西望碧参差,忆看乡人禊饮时。斜倚水开花有思,缓随风转柳如痴。青天白日春常好,绿发朱颜老自悲。跋马卧堪尘满眼,夕阳偷理钓鱼丝——《金明池》——王安石。
好了,关于金明池我们就暂且说到这里,本人言辞拙劣尤不善写景,因此金明池的壮美和以及水中那些宫殿楼台的恢宏绚丽更是难以在此逐一呈现。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央视纪录频道《国宝档案》的一期节目,名字就叫做《金明池争标图》。
我们之所以突然要提到金明池,原因就在于位于池中央的水心殿在公元982年的3月1日这天将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