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来讨赏的,他想让赵光义把李继捧献上的定难五州交由他掌管。毫无疑问,这个事非常的魔幻,赵光义的手都还没有捂热乎的东西怎么可能拱手相送?也不知道这是李继迁太天真还是他故意在激怒和嘲讽赵光义,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李继迁的白日梦不出意料地破碎了。
,!
不过,赵光义在看完李继迁的这道奏表后并不气恼,他命人跟随李继迁的使者回到李继迁的大本营地斤泽并向其送去了一份招抚诏书,在这份诏书里赵光义对李继迁的回应相当的霸气和强硬:“朕乃天命所归之君,天下一统乃是天命使然,凡日月所照之地皆是我大宋之土。你李氏一族之前为国戍边且功勋卓着,现在你们家族内乱以至兵戎相见,所以朕才出手干预以免造成更大的动荡。你看看你的兄弟和叔伯们现在都在开封享有无尽的荣华富贵,偏偏你跑到那个苦地方去过苦日子。朕相信这并非你的本意,你的身边一定有小人向你进了谗言,你如果被这些人牵着鼻子走只会身败名裂且让你的祖宗蒙羞。如何取舍你自己看着办,希望你早日迷途知返,早做打算。”
赵光义派去送诏书的宋朝使者是一个太监,他的名字叫做——秦翰。熟知北宋史的人应该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此人虽是太监,但若论军功和战绩,此人绝对堪称北宋初期的一代名将。别的不说,此人整个军旅生涯单是身上所受的刀枪之伤就达四十九处,作为一个统兵之将,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他所参与的最近一次大型战役就是宋辽满城之战,也就是韩匡嗣率领十万大军与宋军激战于满城那次,当时的秦翰是负责在半路伏击辽军的崔彦进所部的监军。
面对这样一个超级威猛的公公,李继迁也是礼遇有加,他接下了赵光义的诏书但却不做回应,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不会去开封。这一晚李继迁将秦翰留在自己的营地且对秦翰的出入自由不加限制以示对大宋使者的尊敬,于是秦翰的虎劲儿就上来了:看样子你李继迁这个小蟊贼这回还是打算继续跟大宋作对,那我干脆趁此良机把你给宰了以绝后患!
无奈的是,秦翰一顿观察发现李继迁的安全保卫工作几乎是做得密不透风,加之他又是孤身一人身处贼窝,斩首李继迁的计划只能是就此作罢。这或许是秦翰终生最大的遗憾,如果他知道李继迁会是今后的那个国之巨寇,那么以秦翰的勇武和剽悍他定然会不计生死也要干掉李继迁。
招降李继迁失败,那么接下来就只能是开始围剿了。
两个月后,李继迁率领部众在党项五州四处出击以致民无宁日。赵光义命令田钦祚和袁继忠率领大军巡视五州并伺机攻敌。
对,就是那个害死了白马岭之战宋军主帅郭进的田钦祚!这时候的田钦祚早在两年前就因郭进事件的东窗事发而被贬到了岭南,但赵光义念及其健康状况出现恶化且又于国有诸多战功,于是就趁着党项动乱这个关口将他调回内地重新起用并任命他为银、夏、绥、宥四州都巡检使。田钦祚得知此事的反应是当场泣不成声并发誓余生要誓死报效朝廷,对于这个人,我们这里只想说一句,但愿他这时的眼泪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忏悔。
宋军这边是主动出击寻觅战机,而李继迁非但不避战反而也主动向宋军靠了上来,双方最后终于是在葭芦川狭路相逢。尽管李继迁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实力终究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一场激战下来,李继迁所部丢盔弃甲大败而走,可惜的是田钦祚没能抓住这个狼崽子。
这次的战败丝毫没有让李继迁灰心丧气,四个月后,李继迁再次纠集所部人马主动去攻击驻扎在三岔口的田钦祚和袁继忠。不出意外,他又一次遭遇惨败转身逃进了一个叫狐狢谷的地方。宋军一路猛追希望能够将李继迁彻底剿灭,但没想到的是李继迁竟然在半路设伏将宋军的后卫部队千余人给包围了。
李继迁本以为这次定能狠狠地咬宋军一口,但就在他得意之时,他的灾星来了。在河北战场与辽军的交锋中屡立战功的宋军名将荆嗣奉袁继忠之命率军赶来增援。骄狂的李继迁也不躲,他与荆嗣列阵而战,这一回荆嗣让他好好地见识了一番宋军精锐之师的战斗力。一个回合下来,党项人瞬间就被宋军斩杀了千余人,李继迁再次败逃。但是,他并不甘心失败,这人就像是一块牛皮糖似的死死地粘住了田钦祚和袁继忠。
要说他为啥这么厉害,总是打不死?原因很简单,他带来的是全骑兵,有便宜就捡,没便宜就溜,他完全做到了进退自如。
等到田钦祚率领大军主力回师并扎下营寨之后,李继迁又来了,他直接把自己的营寨设在了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