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迁遭遇暴打之后再次逃回茫茫草原治愈伤口,宋朝这一回尽管费了牛大的劲儿才总算是让此人再次一夜回到解放前,可毕竟这也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剿匪行动。我们暂时先扔下李继迁不说,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回宋朝的京城开封。
时间进入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此时的赵光义心里所盘算的头等大事并不是如何把李继迁给掐死。如今正在被宋军四处暴打的李继迁在赵光义的眼里再一次地变得不足为虑,李继迁不过是宋朝的疥癣之患,赵光义这时为之日夜殚精竭虑的是再次举国北征辽国。
就在王侁、郭守文等人在西北暴打李继迁的时候,宋朝的雄州知州贺令图以及他的父亲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就纷纷上疏请求赵光义再次发兵辽国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们的理由如下:辽国如今的皇帝耶律隆绪年幼无知,这个小孩名义上是辽国皇帝但却有名无实;辽国皇太后萧燕燕临朝摄政,女主当国其国可取;萧燕燕的情夫韩德让恃宠骄狂祸乱朝纲,身为臣子的他竟然在朝堂之上当众将辽国皇族耶律呼图活生生地击打而死;手握重兵的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常年镇守在外几乎无人可制。
在贺氏父子看来,辽国现在已经从骨子里开始腐烂发霉,放眼中国之前的王朝如果出现上述状况指定是快要亡国了,那么不懂礼法的异族番邦又怎么可能例外呢?宋朝此时如果不去趁人之危岂不是要坐失这个一统九州的天赐良机?
常年镇守边疆的贺令图自以为洞察力非凡,殊不知他其实是中了耶律休哥的奸计。自打耶律隆绪登基以来,辽国的君臣就把防御宋朝可能会有的进犯当成了头等要事去对待,萧燕燕之所以要让耶律休哥驻守辽国南京幽州就是基于此种考虑。见宋朝果然对辽国蠢蠢欲动,耶律休哥故意示弱于彼,他派出间谍深入宋朝境内四处散播辽国现在是如何暗无天日的流言。贺令图不派人潜入辽国打探消息反而相信了这些辽国间谍的鬼话,这不能不说他是愚不可及——至少也是个失察之罪。
事实上,辽国现在真的如贺令图所想的那样吗?非也!我们之前讲述耶律隆绪登基的前后过程时就提到过辽国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稳定了国内的政局,耶律隆绪是个毛孩子,萧燕燕跟韩德让公开地出双入对,韩德让在辽国嚣张跋扈不可一世,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手握重兵威震辽国南北,这些都没错,可这些人是绑在同一条船上的,他们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相比之前不断地发生的诸王叛乱以及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辽国此时不是变弱了,而是变得更强了。遗憾的是,这些事贺令图等人看不见,或者说是他们不想看见。
顺道在此提一句,贺怀浦、贺令图这对父子可是大有来头,贺怀浦是赵匡胤的妻子孝惠皇后贺氏的哥哥,而贺令图自然是贺皇后的亲侄儿。我们对此只能说,皇亲国戚里不是没有能人,但庸人甚至是误国之人也是大有人在。
我们这里并非是想大肆指责贺令图等人在蓄意挑起战端,雍熙北伐之所以能够发生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赵光义的身上。此时距离高粱河之战已经过去了六年多,赵光义那颗想要彻底雪耻的心早就按捺不住了,经过贺令图等人这么一撩拨他就更是急不可耐。当然,这里面不止有他想要复仇的心态在作祟,他那埋藏在心中好多年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也在鼓动着他下决心北伐。
自打赵光义登基以来,他的心中就一直有着一份近乎于是偏执的执念,那就是他一定要在皇帝的位置上做得比他哥哥更好。我们也不得不说,赵光义登基后的这些年在各方面的所取得的成就确实也超越了太祖朝,宋朝的综合国力一直处在上扬的状态——他唯独在军事上始终矮了一头。赵光义是疯狂的,但他也是理智的,耶律贤刚刚驾崩的时候他没有选择立即出兵北伐就是最好的明证。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昔,如今的赵光义通过整顿吏治、发展农业以及大兴文教已经让宋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基础变得更趋牢固。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牢牢地掌控了宋朝的军政大权,他成功地将宋朝捏合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大拳头。更何况,他这时已经人到中年,说难听点,留给他彻底光复神州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多了。
国力雄厚,财政充足,内部稳定,宋朝开国之师的战力和锐气尚存,宋军老中青三代将领的精英体系也已形成。此时宋朝若再不北伐,那又更待何时?
决心已下,赵光义随即命令宋军开始集结准备再次北征,这一次他要集中全国的精兵强将一举拿下他朝思暮想的燕云十六州。为此,赵光义特意将此前刚在西北前线浴血奋战的李继隆、董愿、荆嗣、袁继忠、王侁、郭守文等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