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种去投降的异族首领,汉朝一般也不会杀。
既然死不了,那还怕啥?
“明将军,我们都商议好了,都愿意去雒阳请罪。”
步度根作为代表,开口说道。
“好。”张新点点头,“那就请诸位大人报上自家邑落的位置和人口,我好分配粮草。”
“多谢明将军!”众大人齐齐下拜,感激道。
张新看着堂中跪倒的一片髡头,心中不由感慨。
要不怎么说中国人是玩政治的老祖宗呢?
你看,他还得谢谢咱呢。
顾雍上前登记完毕,张新便让步度根等人下去休息。
有小吏上前,引着他们往早就准备好的住处去了。
接着张新又让牛丰带人将他们全都看管起来,防止有人偷偷逃跑。
鲜卑人退下后,郡吏们纷纷开始恭维。
张新笑呵呵的应着,等差不多了,便让他们各自回去干活。
堂中只剩张新、蔡邕以及顾雍三人。
“元叹,你去计算一下,该给鲜卑多少粮食。”
张新对顾雍道:“记住,不能让他们饿死,以免他们狗急跳墙,但也不能让他们吃饱。”
顾雍一愣,说道:“府君,雍一介白身,这似乎不合法度吧?”
“我与你手书一道便是。”
张新写了一道命令,盖上大印递给顾雍,笑道:“郡府要职暂无空缺,若是以刀笔小吏征辟,那就委屈元叹了。”
“还请元叹稍待些时日,待郡府有了空缺,我再辟你入府。”
“诺。”
顾雍接过手书,转身离开。
出门没多久,顾雍突然反应过来。
“我啥时候说要在渔阳出仕了?”
正堂内,蔡邕一脸玩味的看着张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子清你这是看上元叹了?”
“元叹高才,自当重用。”张新也不否认,“莫非蔡师不同意?”
这段时间,蔡邕时常给他书看。
二人虽然不似传统师徒那般教授,但也算有师徒之实。
张新在琢磨过味儿来后,就厚着脸皮把蔡公改成了蔡师,同时让蔡邕不要再称呼他府君了,没人的时候叫表字就行。
蔡邕也没反对如此称呼。
“元叹家在江东,想要他在渔阳出仕,怕是没那么简单。”蔡邕说道。
张新闻言,便知蔡邕已经同意,于是笑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读的再多,也不如自己上手做一做,我相信元叹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蔡邕眼里闪过一丝惊异,“此言甚好!”
“蔡师谬赞了。”张新谦虚了一下,随后问道:“今日之事,如此处理可好?”
“甚好。”
蔡邕赞许的点点头,又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随后便起身告辞。
张新见他又给新书了,便知自己又通过一场考试,心下欣喜,起身将蔡邕送回住处。
蔡邕回到家,提笔写了一封信,用火漆密封后,唤过一个从江东跟随而来的家仆。
“将这封信送到雒阳给卢植,让他帮忙转呈天子。”
张新回到正堂,将蔡邕给的新书放在一边,提笔写起了战报。
先前虽然擒了魁头,但幽州战局尚不明朗,中部、东部鲜卑仍不知会如何动作,所以他没有向朝廷报捷。
否则前脚捷报送过去,后脚就突然吃个败仗,那乐子就大了。
现在大局已定,可以向朝廷报捷了。
战报写完,张新犯起了难。
“该派谁来押送这些大人去雒阳呢”
张新陷入沉思。
黄巾诸将肯定不行。
关羽也不行。
这一年来,关羽击乌桓、画地图、击鲜卑,已经做的足够多了。
现在都快过年了,人还在孤竹城那边驻守。
他和胡氏、关平都好些年没见了,这种时候再派他去雒阳,那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张辽也不行,年纪太小了。
典韦算了。
“高顺?”
张新回想起那张不苟言笑的脸,猛地摇摇头。
他能想象到,刘宏在接到消息后,一脸兴奋的问这问那时,高顺板着脸嗯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