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此啊!而我,便是那第一个发觉此等状况之人。我深知这个消息于你而言,犹如泰山压顶般沉重不堪,但事已至此,我认为你理应知晓真相。”
李治听闻此言,身躯不禁一颤,他静静地凝视着远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凝固。许久之后,他才缓缓转过头来,目光与武照交汇在一起。只见他的眼眸深处,有那么一瞬间闪过一丝决然之意,紧接着,他用低沉而又坚定的声音回应道:“多谢你告知于我,媚娘。此事事关重大,我定当寻我那舅舅长孙无忌从长计议一番。”
长孙无忌那古色古香、布置典雅的书房里,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映照出片片斑驳光影。李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舅舅长孙无忌身前,身姿挺拔如松,然而他紧攥着的拳头却泄露了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此刻,他那双明亮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李治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但其中仍难以掩饰那一丝丝的坚决:“舅舅,近日我听闻父皇似有立李恪为太子之意,此事究竟是否属实呢?”说完,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长孙无忌,仿佛要从对方脸上寻找到答案。
长孙无忌闻听此言,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他心中深知这个消息所蕴含的巨大分量,稍作沉吟后,缓缓开口道:“雉奴啊,此事确有其事。不过,我们万不可就这样束手待毙!”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似乎正在思考应对之策。
李治那明亮的眼眸之中,忽地闪过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困惑之色,他紧紧地盯着眼前的长孙无忌,声音略微颤抖着问道:“舅舅,眼下这局面,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应对才好呢?”
长孙无忌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一阵短暂而又深沉的思索当中。过了一小会儿,只见他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李治,沉声道:“此事倒也并非全然没有办法。依我之见,我们需得设法炮制出一则谣言来,借此让陛下知晓民间对于此次太子更迭一事的态度与看法。我打算寻几位信得过的大臣一同商议一番,精心编造出一个有关‘伥伥鬼吃人心’的骇人谣言,并想办法使其在市井之间广泛传播开来。如此一来,想必能够引起陛下的关注和重视。”
李治微微颔首,尽管内心深处对于这样的手段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和忐忑,但理智告诉他,唯有如此行事,方能够稳固自己那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毕竟,宫廷斗争向来残酷无情,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数日后,原本平静祥和的长安古城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街头巷尾之间,不知从何处悄然兴起一则诡异而离奇的谣言。有人绘声绘色地传说着,当今圣上有意册立李恪为太子并非出于真心实意,而是为了豢养一种名为“伥伥鬼”的邪恶之物。据说这“伥伥鬼”每逢夜幕降临之际,便会神出鬼没于黑暗之中,其唯一的癖好便是吞食活人的心脏,并将这些心脏献给天狗享用。
此谣言一经传出,犹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瞬间引发了全城范围内的巨大恐慌。百姓们个个面如土色,人人自危,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就会成为那可怕的“伥伥鬼”口中的猎物。他们纷纷涌向庙宇祠堂,虔诚地焚香祷告,祈求上苍保佑自己与家人平安无事,同时也暗暗期望圣上能够收回成命,千万莫要立李恪为太子,以免给这座繁华的都城带来无尽的灾祸。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了一片惶恐不安的氛围之中。
皇帝李世民端坐在那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地聆听着臣子们汇报关于“伥伥鬼吃人心喂天狗”的谣言。待全部听完之后,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心中已然明悟,此事绝非偶然,定是有人在幕后精心操纵。
想到此处,李世民不禁喟然长叹,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民间谣言所蕴含的巨大威力,它就如同那无形的洪水猛兽一般,能够轻而易举地在人们的心底掀起惊涛骇浪,于悄无声息之间动摇民心,甚至有可能对整个朝政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儿子李治,李世民内心深处其实颇有微词。他认为李治性格过于柔弱,行事不够果断坚决,缺乏一国之君应有的气魄与决断力。因此,他曾不止一次地萌生出更换太子的想法。然而,此次谣言事件却犹如当头一棒,让他猛然惊醒,深刻认识到朝堂与民间的稳定才是重中之重,远非他个人的意愿所能左右。
李世民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龙椅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他的脑海里不断闪过各种念头和猜测,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