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无规则格斗
要宣传华国文化,光靠李哪吒一个人可不行。
正好李莲杰被他收编了,完全可以拉出来打工。
程龙也几次冲击好莱坞,只要递过去一根橄榄枝,相信嘉禾绝不会拒绝。
还有杨梓琼,她未来在好莱坞混的不错,也可以提前拉过来。
不过人是拉过来了,拍什么又成了问题。
这么多功夫明星凑在一起,拍个什么片子好?总不能拍《功夫之王》吧?
想来想去,李哪吒忽然灵光一闪,不如就拍《街头霸王》吧!
《街头霸王》本是脚盆鸡推出的游戏,后来被拍成各个版本的电影。
但此时《街头霸王》还没推出,得明年才出世,李哪吒就不客气的抢占了。
当然了,他抢占的只是个创意,不能完全按照脚盆鸡的设定来。
于是他索性连名字都改了,变成《格斗之王》。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神秘的富豪拿出巨款,吸引来自全球的格斗高手参加比赛。
由于冠军奖金达到三亿米元,亚军和季军也有两亿和一亿,所以来参赛的高手络绎不绝。
只是这个富豪设置的比赛规则也相当残酷,只有简单的三条:一、不能使用热武器;二、只能一对一;三、两个人只能有一个走出赛场。
如此残酷的规则,劝退了大部分人,可还是有不少人参加,于是血肉横飞的比赛开始了。
电影就围绕着这场比赛展开,各个参赛选手的恩怨情仇,以及他们舍命参赛的理由等等。
到了最后再留个尾巴,那个神秘富豪有什么阴谋,或者要雇佣最强者去做什么任务之类的。
李哪吒设定好了主线,剩下的就请专业的编剧来写。
好莱坞的电影之所以被称为“工业化”,就是因为各种工作都有标准工序,只要按照标准来做,就能拍出一部不赔本的影片。
要是导演、演员再做的更好一点,就能拍出大卖的片子。
此时好莱坞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标准流程,但已经有雏形了,李哪吒给他们指点一下,再亲自把关,剧本这一块就不会有问题了。
这也给李哪吒提了个醒,他该成立自己的编剧团队了。
就算是从后世剽窃剧本,全靠他自己写也很累,不如弄个编剧团队,到时候自己只需给出大纲,剩下的就可以不管了。
而且,编剧团队可不只是枪手那么简单,他们也都是比较有才华的,偶尔灵光一闪,写出精彩的情节或对白,可能比原版更好。
一帮才华一般,但偶然会有灵光闪现的编剧,集合成一个团队,再有一个李哪吒这样的领导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惊人的,很快就写好了剧本。
这部电影既然是以比赛为主要看点,那么参赛的选手自然不能少。
除了李莲杰、程龙、杨梓琼之外,李哪吒还把龙格尔、尚格云顿也都招来了,他甚至还想请史泰龙、施瓦辛格、梅尔·吉布森、布鲁斯·威利斯这些动作明星。
可惜后四个都是大牌明星了,咖位不比李哪吒差,自然不会来演个配角。
他们不来,只好另外选人。
龙格尔推荐了一个,叫做史蒂文·西格尔,是真正的高手,合气道黑带七段,还自己开了武道馆教学生,平时则给名流们当保镖。
李哪吒知道这家伙,未来他也是个动作明星。
不过他出道更晚,至今没正儿八经拍过电影,顶多只是跑跑龙套。
还有脚盆鸡的仓田保昭,他参演了不少港片,尤其在《精武英雄》中,和李莲杰那场经典的打戏,即使在几十年后,也依然一点都不过时。
剩下的不太重要的配角,就从各种搏击运动员、武道馆的教练中找。
唯一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动作利落,不要没有动作基础的外行。
既然是动作电影,打斗动作就非常重要。
老外不是喜欢贴近实战的动作吗?那就给他们实战。
所有动作在编排之前,先让两个演员戴上全套护具真打一场,然后再按照他们的套路精选出最精彩的动作进行编排。
这可太考验这些动作演员了,一个个都拿出压箱底的本事,谁也不愿意露怯。
可是真正打过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些人当中,最能打的竟然是李哪吒这个小孩子!
甭管是李莲杰、程龙这样的演员,还是史蒂文·西格尔这样的武道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