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陶家二哥和周榆淑兰劝解商谈。要知道好媒人是既明事理又能讲道理的能言善辩之人,虽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口才与学识智慧,但也能凭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周旋撮合诸多事宜。
最终,周榆妥协,不大情愿的给了看家的日子。
淑兰和秀绫都舒了一口气。
家也没什么可看的,院子很大,东西五间房,爷爷和小伙子住两间,他父母和另几个兄弟姐妹住两间,还有一间是放着各种杂物的凉房。炕上只有两块凉席,只有爷爷铺着一条毛毡。
但亲事还是定了下来,绣绫明确的表态,她不嫌穷。
两个月后就订婚。
订婚那天,绣绫一大早起来刚刷了一盆浆糊粘窗花,周榆从外面回来推门进屋,哐当一声把浆糊撞翻在地,本来这门亲事他就不大乐意,这大清早的干活还不长眼睛,不由得火气上来,张口骂秀绫这么大还干不了个活,订婚就订婚,搞这么多名堂做什么?绣绫也不示弱,气周榆在她订婚的日子一点都不讲究、不忌嘴,成心让她不痛快,想大姐结婚时他提前两天就忙前忙后,把院子大扫得干干净净,早早穿上干净的衣服,一张黑脸也难得的呲出一嘴白牙,她订婚呢?周榆就像没事人一样,早晨起来该干什么干什么,居然还去队里先去喂牲口,看着太阳都这么高了才回来,身上还穿着干活的脏衣服,这不是明摆着给她和男方家脸色看吗?所以周榆骂一句她就顶一句,寸步不让。
正吵着就听见订婚的人来了。说来多巧,男方家的叔叔进了院子,刚下自行车,突然流起鼻血,大冷的天也不上火,这流什么鼻血啊!——旁边陶家二哥一看哈哈大笑“这门亲事看来是打也打不散了,这一大早的就见囍了!”一院子的人也都点头笑着说是,簇拥着就进了屋,淑兰感快上来招呼,又急忙让周榆换上干净的见客衣服。
这婚就这么热热闹闹的订了,而彩礼是一分没有的,但小伙子的爷爷托媒人给许诺了一头猪,现在还小,来年养好了送过来。周榆心里老大不痛快,但也没办法,算了早嫁出去早安心,不用一天和他对着干给他气受。
喜事定在腊月十二。
秋收后转眼就入了冬,两个姐姐姐夫回来时,一家人就会聊一下秀绫的婚事。大家日子都不富余,想帮衬妹妹也有心无力。前面两个姑娘嫁完,家里能陪嫁的东西也没什么了,淑兰给绣绫准备了一身簇新的内衣,又把一套油盐酱醋套壶打包起来,连同两个铝盆一起,准备婚后给绣绫带过去。大姐计划给妹妹送了一对暖壶,娉绫给妹夫做了两双鞋,给妹妹买了一条拉毛围巾。
大喜的日子,依然是淑兰亲自给女儿梳妆打扮,只是秀绫的妆新衣服要简单一些。身上穿的是一件洋红色条绒大翻领上衣,海军蓝迪卡裤子,脚上一双大红色条绒布鞋,红色尼龙袜子,戴上拉毛围巾,装上红手帕,临出门,淑兰为女儿蒙上鲜艳艳的水红色纱巾,这是当下最流行的稀罕物,也是那时女孩子们都梦寐以求的流行饰物。
但即便简单的近乎寒酸,也丝毫消减不了绣绫的喜悦和满堂喜气,在鞭炮声中,绣绫叩别母亲,坐在二八大自行车的后座上,欢欢喜喜的过门,满心期待她不受周榆压迫、自己做主、自由自在的新生活,这是她自己做主争来的生活,她要自己活出格样子给别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