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落稍作停顿。
“陛下,匈奴已被消灭。
如果在四个月内,周围国家仍未来朝贡的话,则应视为必须攻打的对象!”
“另外,那些数万的战俘在修完关中六辅渠之后,便可以安排分配了。”
“臣认为,可将其中一半派遣到楚地修建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以备日后攻打南越时水路粮道之需。”
其他大臣一时默然。
还是那位令人熟悉而敬畏的内史。
掌管国库的官员,怎么突然表现出这么强烈的斗志?这不比等蒙恬退下后直接任命为太尉合适吗?但这想法刚冒头便被掐灭:像他现在当个内史都能这样积极进取,当掌军务太尉岂不是要翻天覆地!
一旁的顿弱忍不住笑了,“我并不孤单啊。”
淳于越大惊失色:“不可!围攻四方之国再加之远伐南越,这是穷兵黩武的做法,非长久治理之道!”
“我看你就该叫张黩武了!”
张落轻蔑地看着他说,“为什么不该?攻打匈奴赚了多少财富、人力,没有这次缴获怎么可能有现在的成果!”
“你还称自己为圣人呢,现在又成了黩武。” 淳于越脸色骤变,
“当时那是夸奖你智慧高超,而现在论军事问题应当就事论事,攻打匈奴是一时情况而已。”
李斯这时插话进来维持朝堂秩序,“这里怎能如此吵闹,简直不成体统!”
秦始皇随后站起身宣布结束今日朝会,“事情已定。”
廷议结束后,回到府上的张落迎来了顿弱的拜访。
“戎狄的人快到了。
典客卿虽负责,但我还想劳您亲自参与,因他们还带来不少牲畜和奴隶,而且双方好像有了很深的矛盾。”
而在远离咸阳几百里的九原城,留守的蒙恬每日带着卫士亲自帮居民开垦田地,使这片土地渐渐有了生机,昔日匈奴铁骑所带来的阴影已不复存在。
曾经游荡在此的赵国游侠也开始定居下来,只是那些坟茔时刻提醒大家往昔的经历。
李信与王离荡平漠北最后一批匈奴,并毁掉狼居胥山后,带着部队返回。
骑兵队中有几人手里捧着小坛子。
这些小坛子里装的是在漠北作战中牺牲的士兵遗骨。
此时李信的眼神愈发坚毅。
王离,身为秦朝两代名将之后,在这次漠北之战后显得不再那么骄矜自傲。
“李信将军!”蒙恬率众人迎接。
“蒙将军!”李信与王离齐向他行礼并汇报了战绩:“匈奴已经被全部击溃。”
“好,哈哈哈哈。”蒙恬高兴不已。
“这样我们就可以班师回朝了。”
就在他准备领他们入城时,看到队伍后面几个行为慌乱,形同未开化的蛮荒之人,见到自己出迎更加惶恐至极地跪在地上,甚至脸都深埋入土里。
蒙恬纳闷地问道:“这又是什么?”
“乌氏带的向导说,他们是丁零人和呼揭人,之前以为匈奴被灭是捡便宜的好机会。”王离解释道,“没想到结果几千人全被我们杀败,现在吓得想来投奔大秦。”
从前匈奴曾逼迫他们进献牛羊和女子,他们虽凶悍但太过原始落后。
经过一番苦战后,只用牙和盾对抗我们的士兵而已。
李信也补充,“他们本来就没几个人,经此打击更为恐慌,我觉得可以给张上卿看看。”
蒙恬面色复杂起来。
想到乌氏的下场,连他都心有戚戚;而这批更遥远野蛮部族...
最终命运显而易见 —— 完全奉献于大秦。
“就一同带回去吧。”他对这事倒并不担心太多。
“整顿数日之后我们就能回程。”
听到蒙恬的话后,李信心底涌起自信和满意。
这一次的漠北之役彻底洗刷了他的荣誉。
尽管胜利看似不费力气,但草原广袤无边,战争考验智慧与胆量! “感谢张上卿提供的指南针,才没让我们在草原上迷失。”
月氏西部听闻匈奴覆亡的消息却未过多在意,因为觉得自家比那些落后的匈奴文明得多。
他们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城镇、甚至有了宫殿,并实行耕牧双制,部分农业知识是从早先接触的秦人学来的。
“ 陛下要不要考虑派代表去表示敬畏?\"一员忧心的大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