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楚地的会稽与齐地的临淄保持平稳,涨幅很小。
“也许要再次普查天下的土地情况,然后才能量化审查会稽的具体情况。”他还建议廷尉府合作彻查贵族豪强的 行为,特别是在齐地和楚地!
这时,外边有人前来。
“太史令请留步,我先入禀告内史。” “不用了,我自己进去吧。”
听到通报,张落抬头一看,见是胡毋敬。
“允许太史令进来。”
“上卿大人,我需要一个人手帮忙。”胡毋敬略显疲惫的眼眸看向张落。
“谁?”张落有些意外。
“伏胜!”胡毋敬叹息说:“我不十分喜欢儒生,但少了伏胜,很多资料都要重新收集。”
“其他年纪大的儒生脾气不好,常常争论个没完没了。”
“可这个伏胜不一样,在履行内史府职责的同时还能出色地完成博士馆的工作,并处理好其他资深儒士的问题。”
张落沉思了一会说,
“你错啦!他是我的平准令,兼职在你的博士馆做事。”
“无所谓,这人天生就是搞学术的,不适合做行政。
今天我是来要人的,同时也可以给你推荐另一个人选”。
张落陷入了沉思。
他对伏胜并不完全了解。
但也别忘了他身后还有司马迁的 ,这位竟也享年百岁,或许确实是一介学者。
“太史令,您看能推荐谁呢?伏胜在内史府工作得很不错。”
胡毋敬听后说道:“你自己来看看不就知道了,进来!”他朝外面喊了一嗓子。
只见一位胖子匆匆走进来,“御史张苍参见张上卿,参见太史令。”
看到张苍,张落目光一凝。
他是荀子的学生,和李斯、韩非同为师门。
胡毋敬示意了一下:“你觉得如何?他可是荀子的学生,以他的能力应该不需要怀疑。
我在想他在御史台有些屈才了。”
张落摸了摸脑袋,“这……但目前伏胜已经在前往齐地执行平准令任务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