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
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箓》,又宣一会《劝修功卷》。展现了对各种经典的精通。
这菩萨款步近前来,轻拍着宝台,以严厉的声音高声叫道:“那和尚,你向来只会谈论‘小乘教法’,可懂得谈论‘大乘教法’吗?”玄奘听闻此言,心中不禁大喜,连忙翻身跳下台来,对着菩萨恭敬地拱手道:“老师父,弟子方才失礼了,多有得罪。眼前的众多僧人,都讲述的是‘小乘教法’,然而弟子却不知‘大乘教法’究竟是怎样的。”
菩萨说道:“你所知晓的这小乘教法,难以超度亡者使其超升,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罢了;而我拥有大乘佛法三藏,能够使亡者升天,能让苦难之人脱离痛苦,能修成无量寿身,能做到无来无去。”
正在讲述之时,忽然有那负责司香巡堂的官员急忙上奏唐王道:“法师正在讲谈精妙佛法,却被两个患有疥癞的游僧拉扯下来,乱说一通胡话。”
王令将那二人擒来,只见众多人簇拥着两位僧人进入后法堂。见到太宗,那僧人手也不抬,拜也不拜,只是仰着脸说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出了他,说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答道:“正是。”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就该吃些斋饭便罢了,为何与我的法师胡乱讲解,扰乱经堂,耽误我的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所讲的是小乘教法,无法超度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超度亡魂脱离苦难,使寿命长久且身体不坏。”太宗听闻,正色且欣喜地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够解开百种冤仇的结,消除无妄之灾。”太宗又问:“你可记得?”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说道:“快给法师带路,去请法师上台开讲。”
那菩萨带着木叉,飞身登上高台,然后踏着祥云,直飞到九霄云外,现出她原来的样子——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手里托着净瓶和杨柳枝。左边站着木叉惠岸,手持一根棍棒,精神抖擞地站着。唐太宗看到这一幕,高兴得朝天朝拜,文武百官也都跪地焚香。整个寺庙里的僧人、尼姑、道士、俗人、士兵、工匠、商人,没有一个人不虔诚地拜祷说:“好菩萨啊!好菩萨啊!”有一首诗可以证明当时的情景。
只见那:祥瑞的雾气弥漫开来,纷纷扬扬,祥和的光芒护住了菩萨的身体。在九霄云汉之中,出现了这位女真菩萨。菩萨头上戴着一顶金色的叶子形状的发饰,上面镶嵌着翡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充满了生机与锐气。她的身上穿着一件淡雅的衣服,浅浅的妆容,衣服上绣着盘旋的金龙和飞翔的彩凤。胸前挂着一对明亮的明月,随着清风舞动,中间夹杂着各种珍贵的宝石和翠绿的玉石,形成了美丽的环佩。腰间系着一条由冰蚕吐出的丝编织而成的腰带,边上镶着金色的边,仿佛能登上彩云,通向遥远的仙境。眼前还领着一只从东方飞来,游历普天之下,懂得感恩和孝顺的黄色毛发、红色嘴巴的白色鹦鹉。只见那观音菩萨手中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的垂杨柳。她的玉环穿过绣扣,金莲稳稳地踩在脚下。据说,观音菩萨可以在三天内自由出入人间,这才是真正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唐太宗见此情景,喜不自禁,竟然忘记了自己的江山;而那些文武官员们,也都被观音菩萨的慈悲所感动,忘却了朝礼。在场的众人,纷纷念起了“南无观世音菩萨”。
太宗当即传旨,命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的真容。旨意一下,众人便选出了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正是后来在凌烟阁为功臣画像的那位画家。吴道子当即展开妙笔,将菩萨的真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就在众人赞叹不已之时,那菩萨的祥云渐渐远去,转眼间便消失在了金光之中。只见半空中滴溜溜地落下一张简帖,上面写着几句颂子,意思表达得十分明白。
颂曰:
礼敬大唐之君,西方有奇妙经文。路途遥远,足有十万八千里,大乘佛法殷勤传颂。此经若能回归上国,必能超度鬼魂,超出群伦。若有愿往之人,可求得正果金身。
太宗见了颂子,当即下令众僧:“暂且结束胜会,待我派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持赤诚之心,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从。
当时在寺中问道:“谁愿领朕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话音未落,旁边闪过一位法师,他来到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为陛下求取真经,祈求保佑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