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乌鸡国王太子,自与大圣分别之后,不多时便回到了城中。他果然没有直奔朝门,也不敢去报传宣诏,而是径直来到了后宰门首。只见有几个太监在那里把守着,他们见太子来了,不敢加以阻拦,便让他进去了。
这位好太子夹紧马腹,策马冲进了里面,不多时便来到了锦香亭下。只见那正宫娘娘正坐在锦香亭上,两边有数十个嫔妃在为她掌扇。而那娘娘正倚着雕栏,默默地流泪。
你可知她为何流泪?原来她在四更时分也做了一个梦,只是记得一半,另一半则含糊不清,她为此沉思不已。就在这时,太子下马,跪在亭下,轻声呼唤道:“母亲!”
那娘娘强装出欢喜的样子,叫道:“孩儿啊,真是高兴啊,高兴啊!这两三年来,我一直都在前面宫殿里和你父王讨论事情,没有时间见面,我非常想念他。今天你怎么有时间来看我呢?真是千万个欢喜啊,真是千万个欢喜啊!孩儿,你为什么声音这么悲惨?你父王年龄大了,总有一天会像龙一样回到碧海,凤凰返回丹霄。到那时,你就继承了皇位,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太子磕着头说:“母亲,我问您: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是谁?自称孤独、自称为寡人的又是谁?”
娘娘听了这话,说道:“这孩子发疯了!当皇帝的当然是你的父王,你问这个干什么?”太子再次磕头说:“希望母亲能赦免我的罪过,我才敢问,如果不能赦免,我就不敢问了。”娘娘说:“我们母子之间有什么罪过?赦免你,赦免你,快说吧。”太子说:“母亲,我想问您,三年前在夫妻宫里发生的事情,和后来三年的恩爱情形是否相同,怎么样?”
娘娘一听这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从亭子上下来抱住太子,紧紧地搂在怀里,眼泪汪汪地说道:“孩子啊!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你今天怎么会突然进宫来问这些事情呢?”太子生气地说:“母亲如果有什么话就赶紧说,如果再不说,恐怕就要耽误大事了。”娘娘这才让身边的人都退下去,流着眼泪小声说道:“这件事情,如果你不问,就算我死了也不会明白。既然你问了,那就听我说吧:三年前的时候还是很温暖的,但三年后却变得冷漠无情。我曾在枕边恳切地询问过他,他却说自己年老体弱,对这种事情已经无能为力了!”
太子听完这些话,立刻松开手,跳上马鞍准备离开。娘娘一把拉住他说:“孩子,你还有什么事情吗?话还没说完怎么就走了?”
太子跪在面前,面露难色道:“母亲,此事孩儿不敢轻易说出口。今日早朝过后,承蒙钦差大人邀请,孩儿架鹰逐犬,出城打猎。途中偶遇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取经圣僧,其大徒弟乃是孙行者,据说极善降妖除魔。圣僧告知孩儿,原来我父王并非病故,而是死在了御花园的八角琉璃井内。如今那全真假扮父王,篡夺了龙位。今夜三更,父王托梦于圣僧,请他到城中捉怪。孩儿对此事将信将疑,特来询问母亲。母亲方才说出那番言语,想必母亲也认为那全真是个妖精。”
那娘娘听后,泪流满面道:“儿啊,你怎么能轻易相信外人之言呢?”太子道:“儿也不敢完全相信,只是父王临终前曾留下表记给圣僧。”娘娘忙问是何物,太子从袖中取出那金厢白玉珪,递与娘娘。娘娘一眼便认出这是当时国王的宝物,顿时泪如泉涌,悲声道:“主公啊!你为何死去三年,不来见我,却先去见那圣僧,而后才来见我?”太子不解地问道:“母亲,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娘娘听闻此言,心中一惊,忙道:“儿啊,我四更时分,也做了一梦,梦见你父王湿漉漉的,站在我跟前,亲口说他死了,鬼魂儿拜请了唐僧,降假皇帝,救他前身。我记得便是这等言语,只是一半儿不得分明。正在这里狐疑,怎知今日你又来说这话,又将宝贝拿出。我且收下,你且去请那圣僧急急为之。若果然能扫荡妖氛,辨明邪正,也算是报答了你父王的养育之恩了。”
太子急忙上马,出后宰门,躲离城池。真个是噙泪叩头辞国母,含悲顿首复唐僧。
不多时,他们便出了城门,径直来到宝林寺山门前,太子下马。众军士赶忙上前迎接太子,此时,只见一轮红日即将西坠。太子传令,严禁军士随意乱动。随后,他独自一人进入山门,整理好衣冠,恭敬地拜请行者。
只见那猴王从正殿摇摇摆摆地走来。太子见状,立即双膝跪下,说道:“师父,我来了。”行者走上前,将他搀扶起来,说道:“请起,你到城中,可曾询问过什么人吗?”太子回答道:“我问过母亲了。”接着,他将之前的事情详细地叙述了一遍。行者微微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