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石桥斜斜地砌在白粉墙之间。篱笆边微微绽放着水仙花,屋檐下长长的冰柱垂挂着。阵阵寒风吹来,送来一股奇异的香气,但是在这漫天的风雪中,却看不见梅花开放的地方。
行者一边走一边观赏庄里的景色,突然听到一声门响,一个老者从柴门内走出来。他手中拖着藜杖,头上顶着羊裘,身上穿着破旧的衲衣,脚上踏着蒲鞋。他拄着杖,仰头朝天说道:“西北风起,明天应该会天晴。”话刚说完,后面跑出来一只哈巴狗儿,对着行者汪汪乱叫。老者这才转过身来,看到行者捧着钵盂,向他行礼问道:“老施主,我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路过宝地,我的师父肚子饿了,特意来到贵府化缘一顿斋饭。”老者听后,点着头,用杖敲着地说道:“长老,你先别化斋,你走错路了。”行者回答:“没错啊。”老者说:“前往西天的大路,要一直往北走。这里离那里还有千里之遥,你怎么不沿着大路走呢?”行者笑着说:“就是要直北走。我师父现在就在大路上坐着等我化斋呢。”
那老者说道:“这和尚简直就是在胡言乱语啊。你的师父在大路之上等着你去化斋饭呢,像这样千里之遥的路程,如果仅仅只是靠走路,也需要花费六七天的时间;等你走回去的时候,又需要六七天的时间,难道不会把他饿死吗?”行者笑着回答道:“不瞒老施主您说,我刚刚离开师父,甚至连一杯热茶都没有来得及喝,就已经来到这里了。现在我已经化好了斋饭,还得赶紧回去给师父做午饭呢。”老者听了之后,心里感到十分害怕,说道:“这个和尚肯定是鬼魂变的,一定是鬼!”说完便急忙转身往屋里走去。行者见状,一把拉住老者,说道:“施主您要去哪里呀?如果有斋饭的话,就赶快施舍一些吧。”
老者回答道:“实在是不太方便啊,还是请你去别的人家看看吧!”行者反驳道:“你这位施主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你刚才说我距离这里有千里之遥,要是再去其他人家,岂不是又要多走千里路?这样一来,我的师父真的就要被饿死了。”那老者无奈地说道:“实话告诉你吧,我们家里一共有老小六七个人,才刚刚淘了三升米下锅,还没有煮熟呢。你可以先去其他地方看看,过一会儿再来。”
行者笑着说道:“古人曾经说过:‘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贫僧就在这里等等吧。”那老者看到行者纠缠不休,顿时恼怒起来,举起藜杖便打。然而,行者竟然毫不畏惧,任由老者在自己光秃秃的头上打了七八下,仿佛只是在给他挠痒痒。那老者不禁感叹道:“这真是一个不怕打的和尚啊!”行者则笑嘻嘻地回答:“老人家,无论你怎样打我,只要记住杖数就行了。每一杖都可以换一升米哦,慢慢量来吧。”那老者听后,急忙扔掉藜杖,慌张地跑进屋里并把门关上,嘴里还不停地叫嚷着:“有鬼啊,有鬼啊!”
吓得那一家人惶恐不安,赶紧把前后门都紧紧关闭。行者见到他们关门后,心里暗自寻思:“这个老家伙刚才说要淘米下锅,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俗话说:‘道化贤良释化愚。’我还是先进入屋内看看情况再说。”于是,大圣施展法术,使用隐身遁法,悄悄地走进厨房查看。果然,锅里热气腾腾,正煮着半锅香喷喷的干饭。他立刻将钵盂插入锅中,满满地舀了一大钵盂米饭,然后驾起祥云离去,不再提及此事。
却说唐僧端坐在圈子之中,等了许久也不见悟空归来,便站起身来,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惆怅地望着远方说道:“这猴子到底到哪里化斋去了啊!”这时八戒在一旁笑着说:“谁知道他跑到哪里玩耍去了呢!还说什么化斋,结果让我们在这里坐牢!”唐僧疑惑地问道:“何为坐牢?”八戒解释道:“师父,您有所不知。古人有一种刑罚叫划地为牢。他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一个圈,就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坚固。如果有凶猛的野兽或者妖怪来袭,我们根本无法抵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把我们吃掉。”唐僧无奈地说:“悟能,那就随你处置吧。”
八戒提议道:“这里既不能避风,也不能防寒,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应该沿着路往西走。师兄化完斋后,会驾着云快速赶来,这样就能追上我们。如果有斋饭,我们可以先吃完再继续赶路。现在已经坐了这么久,我的脚都冻僵了!”唐僧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但还是听从了八戒的建议,一起走出了圈子。沙僧牵着马,八戒挑着担子,而唐僧则顺路步行前行。
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了那楼阁所在之处,只见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府邸。门外有八字粉墙,一座倒垂莲升斗门楼,五彩斑斓,十分华丽。门半开半掩着。八戒便把马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