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大祸,到时候叫我如何脱身?你还是速速回去吧!”
行者连忙说道:“师父,你可真是错怪我了呀!这妖怪分明就是个妖魔,他存心要害你。我将他打死,也是为了替你除去祸害,可你却不认得,反而听信了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多次驱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再不离开,岂不成了下流无耻之徒。罢了,我去,我去便是了,只是你身边就无人保护了。”
唐僧听了,不禁发怒道:“你这泼猴,愈发无礼了!照你这么说,难道只有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了?”
大圣一听师父说他二人是人,心中顿时涌起无限的伤感和凄凉,对着唐僧说道:“师父啊,你可知道我有多苦!想当初,你离开长安之时,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了两界山,是我将你救出来,并拜你为师。此后,我曾穿越古洞,深入密林,擒魔捉怪,收服八戒,得到沙僧,历经了千辛万苦。可如今,你却糊里糊涂地听信谗言,只叫我回去。这岂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吗?也罢,也罢,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啊!”
唐僧怒声道:“我再也不念了!”行者却道:“这可难说。倘若到了那毒魔苦难之地,你无法脱身,八戒、沙僧又救不了你,那时你定会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算相隔十万里路,我的头也会疼痛难忍。假如你再来找我,还不如现在就打消这个念头。”
唐僧听了他这番言语,心中更加恼怒,直接从马鞍上滚落下来,叫沙僧从包袱内取出纸笔,随即在山涧下取水,在石头上磨墨,写了一封贬书,递给行者说:“猴头,拿着这封贬书作为凭证!我不再要你做徒弟了!如果再与你相见,我就堕入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过贬书,说道:“师父,不必发誓,老孙走便是了。”
他轻轻地将书摺好,小心翼翼地留在袖中,然后面带微笑,语气软款地对唐僧说道:“师父,我与你一同踏上这取经之路,承蒙菩萨的指点教诲。然而今日,我却要半途而废了,未能修成正果。还请师父坐下,受我一拜,如此我也能走得安心。”
唐僧听闻,转过身去,并不理睬他,口中还念念有词:“我是个严守戒律的好和尚,绝不会接受你这歹人的礼拜!”大圣见唐僧不睬,眼珠一转,又施展出一个身外法。他从脑后拔出三根毫毛,放在嘴边吹了一口仙气,轻声喝道:“变!”眨眼间,便变出了三个与他一模一样的行者,连同他本身,四个大圣将唐僧团团围住,一同下拜。那长老左躲右闪,却始终无法避开,无奈之下,也只好受了这一拜。
大圣见状,高兴地跳了起来,随后将身子一抖,收回了毫毛。他又转头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但一定要留神八戒的胡言乱语。在途中,更要加倍小心。倘若遇到妖精捉住了师父,你就告诉他们,老孙是他的大徒弟,是来自西方的毛怪,只要听闻过我的厉害手段,便绝不敢伤害我师父半分。”
唐僧面色坚定,说道:“我乃是一心向佛的好和尚,绝不会提及你这恶人的名字。你速速离去吧。”那大圣见长老再三拒绝,不肯改变心意,无奈之下,只得离去。只见他:
眼中噙泪,向长老叩头辞别,满怀悲伤,细心叮嘱沙僧。他一头撞向坡前的草丛,两脚蹬翻地上的藤蔓。
上天入地如同车轮转动,跨越海洋飞越山峰堪称第一。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刹那间又迅速返回旧路。
他忍气告别了师父,驾驭筋斗云,径直回到了花果山水帘洞。独自一人,凄凄惨惨,忽然听到水声喧闹。大圣在半空中望去,原来是东洋大海潮起的声音。一见到大海,他又想起了唐僧,忍不住腮边落泪,停下云头,伫立良久,方才离去。
究竟不知他此番离去后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