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用斋饭。饭后,他又叮嘱手下的人仔细清扫客房,以便让客人能够好好休息。三藏对驿丞的热情款待感激不已,连连道谢。
众人相继落座之后,三藏面带疑惑之色,向驿丞拱手施礼道:“贫僧初来乍到,心中尚有一事不甚明了,想要请教阁下,还望您不吝赐教。我想问问此地百姓对于养育孩子这件事究竟是如何看待的呢?”驿丞微微一笑,缓声答道:“正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理’。无论是何地之人,养育孩童都是一样的道理呀。要知道,每个孩子皆是由父亲的精气与母亲的血液相结合而成,历经整整十个月方才得以孕育而生;待到呱呱坠地之后,还要经过母亲三年的哺乳喂养,才能逐渐长大成人、形成完整的体魄相貌。如此这般,其中的道理难道还有人会不清楚吗?”
三藏双手合十,一脸疑惑地说道:“依您所言,此地与我那敝邦并无差异之处。然而,贫僧方才进城之时,却瞧见这大街小巷的人家,各自设立了一个鹅笼,且每个笼子之中皆藏匿着一名小儿。此事实在令人费解,故而斗胆向您请教一番。”
那驿丞听闻此言,神色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他赶忙凑近三藏耳边,压低声音说道:“长老啊,此事您切莫再过问啦,千万别再提它,更不要理会或谈论此事。还望长老快快歇息,明日一早便赶路前行吧。”说完,驿丞转身就想离开。
岂料,三藏眼疾手快,伸手一把死死揪住驿丞的衣袖,态度坚决地说道:“不行,今日若不将此事问个清楚明白,贫僧心中定然难以安宁。”
驿丞见状,连连摇头摆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哎呀呀,谨言呐,谨言!”可三藏哪里肯罢休,依旧紧紧抓住驿丞,执意要让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个透彻详尽。
驿丞眼见无法脱身,又怕被他人听见,无奈之下只好挥手示意周围一应在官之人暂且退下。待众人散去之后,驿丞独自一人在微弱的灯光之下,小心翼翼地对三藏轻声说道:“适才您所询问的关于鹅笼之事,实乃当今国主所行之无道之举啊。您何苦非要刨根究底呢!”
三藏眉头紧皱,追问道:“究竟如何无道?还望施主务必赐教明白,如此一来,贫僧方可安心离去。”
驿丞娓娓道来:“此国原本唤作比丘国,然而近来却有民谣传唱,已改作小子城。三年前,曾有一老人,身着道人的装扮,携带一小女子前来。那女子年方一十六岁,形容娇美俊俏,貌若观音菩萨。她被进贡给当今陛下,陛下对其色艺倾心,将她宠幸于宫中,封为美后。自此以后,陛下对三宫娘娘、六院妃子全然不再正眼相看,不分昼夜地贪欢作乐。如今,陛下弄得精神憔悴,身体孱弱,饮食也日渐减少,生命危在旦夕。太医院的御医们想尽了各种良方,却都无法治愈陛下的病症。而那进献女子的道人,受到我主的诰封,被尊称为国丈。”
国丈手中握有海外秘方,据说功效奇佳,可延年益寿。此前,他前往十洲、三岛,历经艰辛才将所需药材采集齐全。然而,这秘方的药引子却极为奇特且厉害,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用。一旦服下,便可拥有千年不老的神奇功效。
这些被关在鹅笼里的小儿,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被养在里面。他们的父母,因惧怕王法,不敢有丝毫反抗,甚至不敢哭泣,只能默默忍受着这巨大的痛苦。于是,便有了“小儿城”的谣言在民间传播开来。
如此行径,岂不是毫无道义可言?长老明日一早到朝,只需去倒换关文,切不可提及此事。”说完,他便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那长老被唬得骨软筋麻,腮边泪如泉涌,止也止不住。他忽地失声叫道:“昏君啊,昏君!你为了贪欢爱美,竟弄出这般病来,又何苦屈伤这许多小儿的性命!真是苦哉!痛杀我也!”有诗为证,其诗曰:
邪主无知失正真,贪欢不省暗伤身。
因求永寿戕童命,为解天灾杀小民。
僧发慈悲难割舍,官言利害不堪闻。
灯前洒泪长吁叹,痛倒参禅向佛人。
八戒走上前,说道:“师父,你这是怎么了?‘专把别人棺材抬在自家里哭’!莫要烦恼了!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伤的是他自己的子民,与你有何相干!且来宽衣睡觉吧,‘莫替古人耽忧’。”
三藏痛心疾首,泪如雨下,悲声说道:“徒弟啊,你实在是一个不慈悯的人!我作为出家人,向来以积功累行为己任,而首要的便是行方便之事。可这昏君竟然一味地胡作非为!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吃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