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源,小子千名,实乃命运之误。行者因师父之问,寻求救护之法,这场阴骘之功,胜过波罗蜜多。
当夜,三更时分,众神只将鹅笼摄去,各处妥善安藏。行者按下祥光,径直来到驿庭之上。只听得他们三人仍在念诵“南无救生药师佛”。他心中暗自欣喜。上前叫道:“师父,我来了。这阴风刮得如何?”八戒道:“好厉害的阴风!”三藏道:“救孩子们的事情,究竟怎么样了?”行者道:“我已将他们一一救出,待我们起身时,再送还回去。”长老连连道谢,这才就寝。
到了天晓时分,三藏醒来,便收拾停当,准备道:“悟空,我要趁早去上朝,倒换关文。”行者道:“师父,你自己去,恐怕难以成事,待老孙与你一同前去,看看那国丈究竟是邪是正。”
三藏听闻行者所言,心中略感宽慰,微笑着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有你暗中相随护佑,为师也能安心不少。只是切记不可莽撞行事,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行者咧嘴一笑,应声道:“师父放心便是,俺老孙自有分寸。”说罢,身形一闪便消失在了原地。
三藏转头看向八戒和沙僧,轻声嘱咐道:“八戒、悟净,你们二人在此好生看守行李与马匹,切不可疏忽大意。待为师面见那国王之后,再作计较。”八戒拍着胸脯保证道:“师父尽管前去,老猪定会将这些家当看得牢牢的!”沙僧亦拱手应诺。
三藏整理了一下衣冠,方才迈步向前走去。此时,那驿丞竟又匆匆赶来相见。只见这长老今日的装扮比起昨日更是显得庄严肃穆、气度不凡。他身上穿着那一领锦襕异宝佛袈裟,闪耀着五彩光芒,仿佛由无数珍宝织就而成;头上戴着一顶金光璀璨的金顶毗卢帽,其上镶嵌着明珠宝石,熠熠生辉;右手握着一根九环锡杖,杖身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一环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其胸膛微微挺起,隐约可见一丝神秘的神光在其中流转,令人心生敬畏;而那至关重要的通关文牒,则被紧紧地揣在怀中,外面还缠绕着一层华丽的锦套加以保护;他行走之间步履轻盈稳健,宛如阿罗汉降临凡间一般,散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当真如同活佛转世般庄严神圣。
话说那驿丞见到唐僧师徒一行后,连忙恭敬地上前行礼完毕,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凑到唐僧耳边,压低声音轻声说道:“大师啊,此去路途艰险,还望您切莫多管闲事,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三藏听闻此言,微微颔首,表示明白驿丞的好意,并应声道:“多谢施主提醒,贫僧自会小心行事。”
而此时,孙悟空早已机灵地闪身躲到了门边。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施展出神奇的变化之术,瞬间就变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蟭蟟虫儿。这蟭蟟虫儿翅膀轻振,发出一阵清脆的“嘤嘤”声,如同一道闪电般迅速飞到了三藏的帽子之上停歇下来。
待一切准备就绪,师徒几人便离开了馆驿,径直朝着朝中走去。不一会儿功夫,他们来到了朝门外。远远望去,便能看到几位身穿黄色官服的黄门官正站立在那里。
唐僧走上前去,双手合十,向黄门官施礼道:“阿弥陀佛,贫僧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奉唐王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经。如今行至贵国境内,按照惯例应当倒换通关文牒。故而斗胆恳请大人代为转达,希望能够面见陛下。”那黄门官见状,不敢怠慢,赶忙回礼,并答应为其传话。
不多时,黄门官便返回门前,向唐僧传达旨意:“陛下闻知远方高僧到来,甚是欢喜,特令有请大师进宫。”说罢,黄门官再次引领着唐僧走进皇宫内院。
进入宫殿之后,唐僧沿着台阶缓缓而上,直至朝堂之下,然后恭恭敬敬地跪地朝拜行礼。参拜结束后,国王开口言道:“免礼平身,请高僧上殿赐座。”唐僧闻言起身,再次谢恩,而后稳步登上大殿,在指定的座位上安然落座。
众人定睛观瞧这位国王,但见他面容憔悴,身形瘦弱,一副病恹恹的模样。举手投足之间,动作显得有些迟缓笨拙,揖让之时也略显生疏失准;而每当他开口说话时,声音更是断断续续,仿佛气若游丝一般。
稍作停顿之后,唐僧从怀中取出那份珍贵的文牒,双手呈递给国王。国王接过文牒,眯起双眼努力想要看清上面的文字,然而由于他眼神昏花朦胧,只能一遍又一遍地仔细端详。过了好一阵子,国王才终于勉强看清文牒上的内容,随即伸手取过身旁的宝印,郑重其事地在文牒上盖下了自己的花押印记,最后又将这份已经加盖印章的文牒交还给了唐僧。唐僧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收好。
就在那国王正欲开口询问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缘由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