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冬初,寒流南下。
鹰狗处训练的二百只信鸽,也到了该接受检阅的时候。
隆兴帝携心腹——锦衣军北镇抚司指挥使杜大人,亲临鸽坊。
内务府总管王大人和鹰狗处统领孙大人,皆陪侍在侧。
一队锦衣军将二百只信鸽带出城去,放飞后,信鸽们如数准时带信归巢。
看到这个结果,隆兴帝方才欣慰颔首,问向左右:“显淳啊!你看这批信鸽可还合用么?”
杜显淳,锦衣军北镇抚司指挥使,官职虽不高,只是从四品。
但手中的权势和威望,比王总管这样的正二品还有孙统领那样的从二品,都是只高不低!
其人极为年轻,而今止过而立,为人刻板冷硬,手段更是酷烈,油盐不进。
若是有犯官叫他抓住把柄,无论官职高低,绝无半点情面可讲!
正因如此,这未杜大人在满朝文武中,也算是个异类,叫人又敬又怕又厌又恨。
“回禀陛下!这些信鸽,正合用!”
这次的信鸽训练计划,是在辽西之乱平定后提出的。
神武将军冯唐挂帅出征时,在辽西前线,侥幸截获了一封以猎鹰传递的军情。
那是鞑靼人训练有素的空中“信使”!
其实信鸽送信,古已有之,自隋唐以来便有例可考。
但此法,多为贵族玩物,或是传递远方游人往家中传书之用。
至于用来传递军情机要,前人有过尝试,但效果平平。
主要是信鸽易受天气、天敌、以及自身能力上限等因素干扰,稳定性欠佳。
可如今边疆战事频发,常规传讯方式在复杂地形与敌方袭扰下,效率低下、风险极高。
辽西一役,若不是偶然截获鞑靼密信,己方或许还对敌军的暗中调动浑然不觉。
所以冯唐带回这一消息后,隆兴帝痛定思痛,最终决意组建本国的信鸽传讯体系!
鞑靼可以,没道理大顺不行!
于是便有了这次的信鸽训练。
锦衣军的杜显淳杜指挥使,便是这一新成立的情报部门负责人。
短期内,信鸽不会参与边事军情,先集中在盛京和奉天府范围内尝试进行情报搜集与传递工作。
视任务完成度,再决定能不能进行进一步推广。
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就连鹰狗处这边,则不是完全了解。
隆兴帝听完,也是满意地点点头,随口赞赏道:“差事办得不错!当赏!”
王总管和孙统领一齐行礼谢恩,鹰狗处众人更是纷纷跪倒。
贾玩今日也在,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时反应比其余人都要慢了半拍。
等身边人都矮了下去后,他还站着便显得有些突兀了,随即才仓惶跟着拜倒。
给皇帝行礼慢了半拍这事,可大可小。
若是在正式场合,像朝会或祭祀仪式之类,那慢了半拍就可能被视为殿前失仪,或有不敬之嫌。
但此地并非是什么端重庄严的场合,又非是宫廷。
况且今日隆兴帝情绪还不错,所以就没有上纲上线,只是留意到了这个特别的“鹰把式”而已。
一米六几的身高,略有些矮小,但混在人堆里,本也显不出什么来。
毕竟鹰把式这种,又不像朝官,不需要对相貌体型有太高要求。
所以一开始也没人留意到贾玩的不同。
但这会儿他慢了半拍,立刻便露了出来,哪里只是矮小?分明就是个未长成的半大小子嘛!
隆兴帝立时就有了兴趣!
孙统领此时心里暗暗叫苦,今天是他把贾玩叫来的。
因为时间短,信鸽训练虽有所成,但还不踏实。
所以前几日他便找贾玩问过,可有什么办法确保万无一失。
贾玩也是靠谱的,当即给出主意,只要有他在就可保万无一失!
这种事,换做旁人可能不信,但贾玩说,孙统领怎能不信?
毕竟他可是亲眼目睹过前者两日之内驯服信鸽的手段的!
于是一合计,便给他弄了一身鹰把式的服饰,藏在人堆里带着。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鹰把式这种位置,连个官身都没有,孙统领作为鹰狗处一把手,本就可以随意安排。
先前的信鸽考校果然也很顺利,可谁能想到,一向稳重的贾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