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那么多的资源、田产,不知收敛地在人前招摇,怎能不惹人嫉恨?
所以红楼里,勋贵们想活,只有两条路能走!
一是夹着尾巴做人,就像史家!
有保龄侯和忠靖侯在,一门双侯,除了王公以外,怕是没有别家能胜过史家的荣耀。
可是史家却对外表现出经济拮据的样子,甚至在书中,还需要史湘云这样一个侯府大小姐做针线活到深夜。
这样的门第,说什么也不至于做到这种程度!
所以很显然,史家看清楚了这一点,摸透了京中局势,才有意收敛、低调行事。
而他们看明白这一点,又未同贾家说,一方面是贾家已无人能站出来主事,另一方面,大概也是有意与贾家、王家、薛家逐渐减少来往,切割以自保。
贾王史薛四家,三家败落皆可见于书稿,唯有史家结局不详,想来是要好一些的。
但这条路,史家能走,贾家却不能走。
因为贾母是要面子的人,而贾赦的贾珍这两位袭爵人又是贪于享乐的。
不见棺材不落泪,想要他们低调收敛,怎么可能?
那就只有第二条路能走了——展现出应有的价值!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贾家身系开国、靖平两脉,军中故交极多。
想重回军中混一混功勋不难,但混出来的功勋可体现不了价值,而且很有可能又惹皇帝忌惮。
所以贾玩早就断了这个心思,决定走科举之路!
但他还有一点顾虑,那就是贾敬、贾政与贾珠三人!
东府贾敬是考中了进士的,之后就抛开世俗去修道了。
贾政年轻时也是一门心思走科举之路的,但代善公临死前一封请荫的折子,直接让他入仕,断了科举前途。
最后便是贾珠,十四岁的秀才,年不及弱冠就暴毙而亡。
若说这些全是巧合,贾玩实在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