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小潘氏对皇后说道:“年前也就罢了,偏在陛下登基之后出事,我看这就是冲着咱们来的。”
&esp;&esp;皇后十分冷静,说:“如今说这些都没用,要将他们打服了才是正事。”
&esp;&esp;张珠珠在旁边听着,心说这事情是真的不好办。
&esp;&esp;就像皇后说的,这仗得打。
&esp;&esp;和谈不是不行,但真要和谈,那是面子里子都保不住,这几个外族能先打镇守南边的将军给算计了,可见是蓄谋已久,说不定还有里应外合的内贼。
&esp;&esp;打起来的话,一定劳民伤财,打赢了好歹能将面子给保住了。
&esp;&esp;是个大麻烦。
&esp;&esp;朝臣们商议起来,也就分作了两派,一边是和谈,一边是要打。
&esp;&esp;和谈的理由也充分,说大将军都没影儿了,军中没有能撑起来的将领,这要怎么打。
&esp;&esp;要打的也有理由,不能叫外族得了好处,不然日后他们就难以驯服,再也不会听话,只想着动刀兵就能得到好处。
&esp;&esp;和谈的就问他们:钱呢,粮食呢,将军呢?
&esp;&esp;然后太子周毅站了出来,单膝跪在殿中,请战。
&esp;&esp;争执不下的众臣顿时沉默下来,然后又爆发了更剧烈的争吵。
&esp;&esp;皇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看向自己的长子,问道:“你敢请战,能赢吗?”
&esp;&esp;周毅昂首道:“回父皇,若不赢,儿臣愿长眠于南方。”
&esp;&esp;作为皇帝用心培养的周毅,他没有同龄兄弟,便意味他的肩膀,要承担起更重的责任。
&esp;&esp;周毅明白,就像北边爆发战事的时候一样,他在这一刻,也必须肩负起这个重任,他不可以让他的父亲失望。
&esp;&esp;他没有胆怯懦弱的权力。
&esp;&esp;朝臣们大惊,皇帝面不改色:“战。”
&esp;&esp;如果周毅不去,皇帝不会怪他,既然要去,那皇帝给他磨砺的机会。
&esp;&esp;这是要豁出性命去的事情。
&esp;&esp;皇后和小潘氏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姊妹二人都非常镇定。
&esp;&esp;她们是见过周毅被横着抬回来的,这一次也不会比那一次更糟糕了。
&esp;&esp;小潘氏叫人送张珠珠出宫,说:“我得去给他收拾东西。”
&esp;&esp;张珠珠此刻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只是一位要送儿子出征的母亲。
&esp;&esp; 离京
&esp;&esp;新帝登基的第一年,春日尚且没有来到,南方就传来了战事的消息。
&esp;&esp;这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esp;&esp;皇帝连眼睛都不眨,就把他的长子、当朝太子往南边送,朝臣们对此忧心忡忡,能不能打赢是一回事,这当老子的,居然这样不疼惜儿子。
&esp;&esp;一打仗,二话不说就把儿子送过去。
&esp;&esp;据说在西北的时候,还是个少年人的周毅就几次三番地死里求生,如今他成了万人之上的太子,却还要亲自去涉险。
&esp;&esp;皇帝就不怕这儿子有事吗?
&esp;&esp;皇后和贵妃两个女人,就这一个血脉,一个独苗,她们居然也不去拦着。
&esp;&esp;朝臣以及他们的家眷对此都很难理解。
&esp;&esp;但太子就是要去了。
&esp;&esp;好在皇帝也不止这一个儿子,剩下的几个年纪小,挑一挑总有好的。
&esp;&esp;李弗深夜归来,张珠珠让人把热着的饭送过来,陪他坐在一起。
&esp;&esp;李弗先吃了些,这才有力气跟张珠珠说话:“粮草的事情,陛下让我管着。”
&esp;&esp;张珠珠:“你能行吗?”
&esp;&esp;朝中并非无人,李弗哪里能有这个资格去管这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