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聪明,但要让孩子顺从,用的还得是雷霆手段。
&esp;&esp;李弗同样是受过这样的委屈的。
&esp;&esp;已经顺从了,但是只要露出不高兴的样子,照样会被训斥,会被认为不懂事。
&esp;&esp;张珠珠要是不说,他会一直认为那时候的自己不懂事,应该被教训。
&esp;&esp;他在父母面前掩藏情绪,就是因此。
&esp;&esp;不能表达委屈,说出来就是矫情,不懂事,于是遇上任何事情,都必须沉稳,装都要装出沉稳来。
&esp;&esp;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吗?
&esp;&esp;能听话顺从,便已经足够了啊。
&esp;&esp;“人就是有七情六欲的,”张珠珠说,“就说现在,你在衙门不高兴了,回来还天天在我面前骂一骂户部尚书,发泄发泄,白天才能忍得住,怎么孩子对父母有情绪,觉得受委屈,生气不高兴了,这就是不孝,这道理我不接受。”
&esp;&esp;李弗道:“在你看来,这是为何?”
&esp;&esp;张珠珠说:“如果将孩子看做自己的延伸,就如同自己分出去的肢体一样,那便会像控制肢体那样,对待孩子的。”
&esp;&esp;但孩子是有思想的,不是真正的肢体。
&esp;&esp;李弗看看自己的儿子,说:“我不会这样看待红豆的。”
&esp;&esp;张珠珠道:“我不是说不能管教孩子,他做了错事,就像上回拔了你辛苦种的花,那是要好好教训的,他哭闹委屈都要教训,得知道那是错的,不能做的事情。”
&esp;&esp;什么时候该教训,什么时候该安慰,这要分明。
&esp;&esp;不能一味教训,也不能全然安慰。
&esp;&esp;一味的教训,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就像李弗在自己父母面前,都是那样喜怒不显,看不出情绪的样子。
&esp;&esp;张珠珠可不觉得这是高深,一个人,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掩藏情绪,从不表达正常私欲,这难道不能说明什么吗。
&esp;&esp;旁人觉得没什么,李弗有出息,林文婴这个母亲功不可没。
&esp;&esp;但张珠珠不想要这样的母子关系。
&esp;&esp;一味安慰那就更不行了,那真是要教出来一个小混蛋小纨绔的,他们夫妻俩也不打算这么做。
&esp;&esp;这场谈话的,倒是没有耽误什么,一家三口仍然出门去玩了。
&esp;&esp;林文婴本来是要午睡的,但她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李启被她打扰,说:“两个孩子罢了,你何苦跟他们置气。”
&esp;&esp;林文婴说:“不止大郎,他们三个,和我都没有多亲近。”
&esp;&esp;“我……我,他们哭闹的时候,我也没有哄过。”
&esp;&esp;李启握住妻子的手,说:“我也一样。”
&esp;&esp;他们没有哄过哭闹的孩子,那是孩子不懂事的表现,要教导训斥,让他们知错,下次再也不敢了。
&esp;&esp;他们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他们也是这样长大的。
&esp;&esp;林文婴是女子,她从母亲林老夫人那里得到的安慰稍多些,母亲对兄弟们是这样管教的。
&esp;&esp;林文婴的两个兄弟,都读书成材了。
&esp;&esp;李启同样被母亲严格管教,他父亲离世很早,李启读书,是母亲陪在身边,他每每懈怠,母亲便会训斥,让李启心怀愧疚,不敢让他们失望。
&esp;&esp;李启对儿子们管教严格,但他没有用过这种方式,李启隐隐觉得这样不是很好,他不需要自己的孩子愧疚。
&esp;&esp;林文婴说:“我从前还抱怨过,我自己都忘了。”
&esp;&esp;她从来得意于自己教养出来的三个孩子,尽管李朴在少年时候让她失望过,但没有关系,她还有其他两个出色的儿子。
&esp;&esp;李竹和李弗是从来没有让她失望的。
&esp;&esp;她说:“我觉得比起其他人,我已经很宽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