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易想得那么伟大,甚至对朝庭怀有少许怨念——要是不是朝庭无能,怎么会死了那么多雁门乡亲呢?
这份怨念虽浅,完全归功于他从小被灌输的忠君报国的理念。如果不是从小接受这种思想的熏陶,可能连这个“朝庭”都要一怒之下 !
两人又继续交谈,不知不觉中,张易开始执行人才招揽策略的第三步:展示实力与团队。
张易几乎告诉了张辽关于他旗下将领的事迹,特别提到了薛仁贵和岳飞在一个月内连续攻克二十四个城池的故事,这令张辽激动不已。
张辽认为自己并非凡才,而张易叙述的画面让他心向往之!
看到张辽心中向往,张易顺势开启了第四阶段,施加威胁感:
“文远,我看郭汜必定对我们心生仇恨。我即将离开洛阳,所以不怕他,但文远你在洛阳为官,郭汜可能会对你不利,千万要小心。”
张易好意地提点道:“府君或许不知道,张辽原先效力于丁建阳,之后又追随了何遂高,因此也算是出身于洛阳军。大将军离世后,咱们这支洛阳军就归到了相国麾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稍停片刻,他续道:“相国帐下不但有洛阳军,还包括西凉军和并州军。西凉军中的将领们自恃曾与太师南征北战,属于太师的心腹旧部,对我们这些洛阳军自然百般排挤,其中就包括郭汜等人!”
说到这里,张辽的语气中带着几份不甘,他说,自己其实情况还算好的,毕竟出身并州,能与并州军拉上些关系。因并州狼骑在各军中威望甚隆,即便如此,也不乏有将领找茬。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西凉将领们的傲慢,认为自己最为高人一等;二是吕布作为新的统领加入,取代了许多老资格西凉将领的地位。
本应平等对待的西凉武将李傕、牛辅及华雄等人,在看到吕布以异乡人的身份迅速跃升至董卓旗下第一将领之位时,内心的不满显而易见,这也导致像张辽这样同为并州的人遭受波及。
听完这一切,张易叹气不已。张辽听了,同样长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继续喝着酒。
见状,张易装作沉思了一番,忽然望向张辽,“文远,其实我倒是有条路可以试一试……唉,不妥啊!”
张辽立刻问道:“先生有什么打算请直言。”
采用这般模棱两可的态度确实容易激发人的探索欲,但有时也会引来麻烦。面对张辽的追问,张易还是说道:“我想将我的南阳军分组为四部——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虽各自有其重点,但仍保持全面兵种组合。我有意训练出一万精锐骑兵,旨在战争初期突破敌方阵型,之后全军压上争取一战定局!”
听到这里,张辽几乎无法保持平静,组建一万人的骑兵部队显然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考虑到文远来自并州,对于骑兵战术必然是得心应手。如果由你带领这支队伍训练,相信可以培养出堪比并州狼骑的力量。”
然而,就在即将触及希望时,张易突然语气一沉:“只是……”这突如其来的转折令张辽的心情再次沉了下来,张易的话语确实引人牵挂!
但张易紧接着说:“目前这骑兵部队尚未有人员到位,倘若让你前去,那里只有你一人,这让人实在不忍心啊!”
此时的张辽早已泪眼婆娑:“我何德何能,竟让府君如此看重!”回想起过去,无论是在雁门小吏的身份下初次展露锋芒受到丁原青睐,到被迫转职何进,乃至今日跟随董卓的日子都充满了坎坷与不易。正当他对现状感到无比绝望之际,张易给予的信任与重视让他重拾希望。
“文远,无论郭汜等人多么权贵,你仍旧敢于挺身而出相救,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你是一位仁义之士。”张易由衷赞美道。
张辽左右看了看,发现四周无人注视,立刻站起来,拭去泪水,半跪于张易面前。
“文远,你这做什么?”
张易内心欣喜若狂,但仍假装惊讶无比。
这事儿妥了!
“张辽我只是个小校尉,府君如此对待……原本张辽想着去并州投靠吕布,但如果府君不嫌弃,我愿做府君的马前卒,随时听命驱使,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张辽的心中热血沸腾,自从被丁原送入何进处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这般感动了。
“文远,快起来!”
张易使劲将张辽拉起。
“我在南阳四面受敌,文远肯前来相助,我高兴还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