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过意不去。”
“云骥,你也不用这么拘束,毕竟你是南阳的主人。”
“岳父大人客气了,即便我是荆州的主人,那也只是您的婿。”
张易笑言,蔡邕听后点了点头,显然很赞同。
他非常满意这个女婿,张易真挚地对待自己如亲人一般。
明了他对女儿婚前见未婚夫有些介意,所以至今张易都没来看过蔡琰。
张易知礼守节,确实是个值得肯定的年轻人。
“云骥不必太过客套,我这次前来主要是告诉您,我家后院藏的书籍相当丰厚,足可装满九辆马车。若你们此行能攻入洛阳,切记将这些藏书带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蔡邕郑重地说。关于对抗董卓的宣言,他已经得知。以他的洞察能力自然清楚局势即将大变。这次特意前来提醒张易是有特殊考虑的。
“岳父大人尽管放心,我会亲自赴洛阳取回这些珍贵的藏书!”
“如果董卓真的焚城,我也定会从宫中带走一些重要典籍,供奉在南阳府库中。”
蔡邕听罢,轻捋胡须表示赞赏。
交代完事项,蔡邕欲离去,深知讨论军事机要不宜他在场。但刚走了没几步,他却又止步,望向张易略显迟疑地开口:“云骥啊,我家有几位学生闲散在家,若你需要人手帮忙的话,我可以去信请他们过来效力。”
“那当然要,正有此需!”
张易眼睛一亮,他早已打算等到蔡邕习惯了南阳的生活后向他表示这层意思,不曾想到对方竟主动提及。
蔡邕的学生都有哪些呢?
首推当属王粲,‘建安七子’之冠。但他是在蔡邕长安期间收入门下,与当前无直系师生关系。
接下来是阮瑀,亦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横溢。
之后便是路粹,虽然学问尚可,但由于其人品欠佳,令张易不太欣赏。
最后提到的一位非同凡响:顾雍,字元叹。
在蔡邕的学生中,除了曹操作例外,顾雍取得的成绩是最为耀眼的。
顾雍,原籍吴郡,后来效力于孙权麾下,最终成为东吴的丞相。
在其担任东吴丞相期间,效仿汉朝初年的治理方式,在挑选人才时只依据能力和贡献,不因私人情感而做抉择。选好之后,会充分信任并全力支持其工作。他还常深入民间,广泛征求民众意见。
三国时期有三个杰出的政治家:东吴的顾雍,北魏的荀彧,以及西蜀的诸葛亮,他们皆被视为所在地区最优秀的内政管理者。
“好,既然如此,我这就修书一封通知元叹他们吧。”
蔡邕对张易的决定感到高兴,特别提到了自己的得意门生——顾雍。
“既如此,多谢岳父大人!”
张易拱手致敬,态度极其谦恭。
“大家行动起来吧,请各将领齐聚一处,商讨远征事宜!”
张易发令。很快,原本清冷的衙门内聚集了众多将领和人才。除了那些被派遣去北方防守、南部练兵及防范外敌的部分副官,其余的人都按时到齐,每个人的面孔都充满了期待之情,他们已期待着战斗的到来。
“文远、公明,你们俩安心在南阳训练士兵,这次出征就不带你们了!”
张易的一句话如冷水一般,从上到下浇熄了他们的期待。
徐晃和张辽愣了一下,正准备争取机会,但张易那锐利的眼神却让他们的请求卡在喉咙里。
“两位将军,此次出征虽有实战练兵的目的,但您二位的部下仅训练了一个多月,倘若参战,我对不起南阳的父老乡亲们!”
刘伯温随即上前,微笑劝慰,言语中尽是理解和关切。
“将来还有不少战斗等你们上阵,守卫宛城这一重要任务就由你们两位负责了!”
张易的话语落地,徐晃和张辽的心情立刻由失望转为严肃。
宛城是他们的根据地,把这里交给他们防守,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信任。
“文若,此次出征,麻烦你也留在城中协助守卫!”
“府君尽管放心,有我荀彧在此,宛城必保无忧!”
荀彧跨步向前,语气坚定。
“众将领听命!”
随着张易的一声高呼,点将开始了。
“任命刘基与荀攸两位为左右军师,协助军事决策!”
“属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