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我来,先用三天时间打造攻城器械吧。”
张叔夜别看当了三十年文官,每到一地首先剿匪,恢复民生,且皆身先士卒,比一般的武官都能打。
……
“郎君,宋兵在打造器械,恐怕明天打不起来。”
卢俊义来到后衙,拱了拱手,却见武洪带着两个工匠,正在磨琉璃。
武洪摆弄着竹筒,说道:“大名府是重镇,堆积的粮草够五万大军吃三年,耗着吧,我们不急,有的是人急。”
“这是什么?”
卢俊义好奇地指着琉璃片:“过去都是磨琉璃珠,或者是花灯,从未见过做片状的。”
北宋琉璃,也就是玻璃行业,已经足够发达,只是人们要么做琉璃珠当成装饰,要么就吹成小灯泡,里面装上蜡烛,增加一些浪漫光彩。
“望远镜。”
武洪将琉璃片装进竹筒里,排列好,以鱼胶蘸上布条缠绕,看着有点像后世的伪装布。
卢俊义虽然不明白望远镜是什么意思,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你们继续。”
武洪淘到磨玻璃工匠可不太容易,若非江南方腊造反,导致浙江几省都陷入混乱,诸多工匠打死也不会来北方。
他带卢俊义登上城墙,测试了一下单筒望远镜,趁鱼胶没有凝固,赶紧调整一下,然后递给卢俊义。
“看那边。”
卢俊义狐疑地将望远镜怼在眼眶上,整个人就一抖,甚至身架都是戒备之态。
“咦?”
他一愣,转头挪开视线,看了眼远处的军营,又小心地挪回去看,当即倒抽一口凉气。
咝!
“此物巧夺天工,竟可拉近距离?”
卢俊义惊呆了都要。
“是镜片凹凸的作用,距离没有变化。”
武洪笑道:“这个是单筒的,回头研究出双筒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