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我一生最恨的,便是这样的内斗!明明可以同心协力,却偏偏互相残害!”
“若是这样的风气不改,大明迟早毁在这些人手里!”
他说到这里,目光落在朱标身上,“我儿,你要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切莫因小利坏大局!”
朱标深深一躬,“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殿外寒风呼啸,大雪漫天。朱元璋凝望着窗外,眼神幽深。
他的思绪似乎穿越了时间长河,看到了未来的万历朝,看到了张居正一家被屠杀的惨状,也看到了大明江山日渐衰败的隐忧。
“唉,”他喃喃自语,“不知百年之后,我朱家的江山,还能不能守住……”
蜀汉时期。
刘禅听闻张居正一家惨遭屠戮的消息,不禁拍案而起,怒声道:“这万历皇帝,实在令人不齿!”
他面色涨红,愤愤不平,“如此功勋卓着之臣,竟遭此灭绝人性的对待!太不近人情了!”
“若是我刘禅,绝不会如此待功臣,更不会对他的家眷赶尽杀绝!”他攥紧拳头,眼中满是愤怒与不忿。
诸葛亮闻言,抬头看了刘禅一眼,微微颔首。
他看着这位年轻的君主,目光中多了几分欣慰。
刘禅或许能力平庸,甚至常常为后世所诟病,但至少,他尚存仁义之心,这一点比起万历帝那般冷酷无情,确实高出一筹。
“主公所言甚是,”诸葛亮缓缓开口,语气沉稳而深思,“功臣为国尽忠,若因忌惮功高震主便心生杀意,这是祸国之举。”
“张居正虽非我蜀汉之臣,但观其为大明变革之功,实为栋梁之才。他的结局,确是悲凉至极,也足见大明皇室的短视!”
刘禅闻言,更加愤然,声音抬高几分:“大臣兢兢业业,为国鞠躬尽瘁,竟换来这等下场!如此帝王,岂能长久?蜀汉虽势弱,但我刘禅定不至如此绝情!”
诸葛亮微微一笑,语带深意:“仁者无敌,施仁政者自得民心。主公能有此念,便是蜀汉之福。”
他稍稍顿了顿,又叹道,“但愿世间君王,皆能以仁德治国,而非以私欲行事。如此,天下庶民方有安定之日。”
这一席话虽温和,但却隐隐透着对刘禅的期待。
刘禅低头沉思片刻,似有所悟。他抬头道:“丞相教诲深远,朕当铭记在心。治国之道,仁义为本,绝不可步那万历帝的后尘!”
殿外微风拂过,庭院的竹影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一番议论增添几分萧瑟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