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鏖战四载,秦赵两国已竭国力!!】
【赵国城中,粮草匮乏,民不聊生!!】
【廉颇苦守不战,终因反间计而遭撤换;赵括之祖母,亦曾谏赵王,言其不堪大任!!】
【但谣言四起,赵王卒以妥协!!】
【赵括领兵,败亡乃势所必然!】
【秦军虽胜,亦未能全身而退!】
【战后六十万降卒,对秦而言,非但无功,反成累赘!!】
【国中粮草亦乏,养六十万张口,实难维系!!】
【白起并未即时屠之,而是拘俘虏,静候咸阳指示!!!】
【此役,虽称绝世之胜,但折损之惨,赵国元气尽丧,秦亦非全功而归!!】
【此役之后,战国之势,已向一统而倾!!!】
白起默然,听到这番话时,脸色微变,似是陷入了回忆。
天幕所述内容,与当年的实际情况几乎无二,每一字每一句都如同刀刃般,直刺他的内心。
那一刻,他仿佛听到了压抑的战鼓声回荡在耳边,甚至感受到了来自那些降卒目光中的复杂情绪。
虽身为大秦名将,权倾一时,他深知自身权力的局限。
军功再高,他也不过是王命行事的一枚棋子,战场之外,他没有决策的自由!
俘虏的去留,非他一人所能决定!
他清楚,释放这些赵军是不可能的。
若放虎归山,前功尽弃,这将意味着为未来埋下隐患!
而若全部关押,则资源匮乏的问题更加棘手,大量囚徒将拖垮军队的后勤,甚至威胁整个前线的稳定。
而后方国力已被连年征战消耗,难以支撑长久的羁押与供给。
他曾试图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但所有的可能性都如同被层层迷雾笼罩,最终只能在重压下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