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动,折射出其胸襟广阔,识人独到。历代评论虽多,但他的谥号“昭烈”已足够彰显一切。
唐朝宫廷。
李世民细细观望,低声喃喃:“朕于此点,确不及昭烈帝。那可是他亲手打下的江山啊!”
话语间,复杂情绪一览无遗。
东汉再往前。
刘彻与秦始皇皆眉头紧锁,满脸不可置信。
“竟有此事?”
“刘备对诸葛亮言及废立,这般豁达通达?”
“真乃前所未闻!”
他们震惊于此番情节,其他朝代的皇帝亦无不惊叹。
天幕画面再次延展,述说着刘备在夷陵战败后,将蜀汉残局托付诸葛亮。而刘禅资质平庸,反而让诸葛亮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这简直是刘备亲手赐予诸葛亮的至高权力!
各朝帝王沉浸其中,脸上既有震撼,也有深深的复杂情感。他们明白,刘备的此番选择,于乱世中独树一帜。
【问世之君,几人能如昭烈帝般推心置腹?!】
【答案唯有一人,乃汉昭烈帝刘备!!!】
【但世人多评他伪君子,甚有言白帝城外遍布刀斧手!!】
【诸葛亮若怀异志,则赵云必立诛之!!】
【此说荒谬,污昭烈帝与诸葛丞相之君臣大义!!】
【诸葛亮忠诚辅汉二十载,备岂不知?!】
【且夷陵既败,荆州既失,蜀汉危如累卵,若无亮掌局,刘备所倚何人?!】
【难道托付阿斗?!】
【史实昭然,诸葛亮五载入不毛之地,筹划安定,方稳蜀汉基业!!】
【刘备杀诸葛亮,焉能存蜀?!】
【由是观之,白帝城托孤,乃昭烈帝洞悉乱世之权衡!】
【但并不是权宜之策,而是为蜀汉末路的深谋远虑啊!!!】
画面徐徐收尾,氛围愈发凝重,如同历史长河中一抹挥之不去的余韵。
蜀汉末年。
诸葛亮紧握羽扇,眼眶微红,目光透着无尽的沉思。
他缓缓抬头,望向远方的苍穹,那目光中似有万千情感交织,既是无奈,又带几分释然。
他低声自语:“若当初主公真如这般决断,我孔明何至于今日如此劳心费力,鞠躬尽瘁?”
他的声音轻微,却仿佛透过历史的重重帷幕,直击人心。
嘴角微微勾起,浮现一丝苦笑,那苦涩中透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他这一生的奔波与无悔。
与此同时,这声音亦传至远处的刘禅耳中。
他的神情僵硬如雕塑,仿佛一瞬间陷入深深的震撼之中。
他的内心涌动着说不出的滋味,既有惊愕,也有羞愧,还有一丝隐约的惶恐。
他默默地回忆起父皇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的一言一行,忽然间明白了许多,亦感到了沉重的压迫。
原来,在父皇的心中,他刘禅从未被寄予厚望;原来,父皇早已将蜀汉的未来,整个天下的重担,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丞相。
而他自己,只不过是那个任人扶持的“阿斗”。
这份现实让他心中涌起无限的羞愧,却又无从反驳。
他心中喃喃自语:“原来如此,原来父皇早已看穿了一切……”
而此时,刘备的声音仿佛跨越了时光的长河,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畔:“生于乱世,身为刘玄德,无愧于心所为。”
刘备缓缓吐出一口气,神色坚毅,仿佛在向天立誓。
他坚定地说道:“后人如何评说,那是他们的自由。吾这一生,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