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机,袭取邺城 !!】
【但信未达张沈,而冉闵已得其谋!!】
众帝王听到这里,纷纷发表看法。
大秦。
秦始皇的目光深邃,低声道:“不知这泄密之人究竟是汉人还是胡人。”
“若是汉人,他先前投靠石鉴,或许因不信冉闵能成功;但杀胡令发布后,他被冉闵的气魄所折服,遂选择背叛。”
“如此一来,冉闵的策略不仅震慑了胡人,亦振奋了汉人之心,显见此令之威力非同小可!”
大汉。
刘彻接道:“若泄密者为羯族人,说明冉闵的威望已逐渐渗入敌营,有人愿随他弃暗投明。”
“冉闵虽然手段凌厉,但他确实有一种让人不由心生敬畏的力量!”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强大,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制力!”
“羯族中人若选择向冉闵靠拢,无疑是看到了大势所趋,这对于石鉴而言,无疑是致命的裂缝!”
大明。
朱元璋捋着胡须,沉思道:“无论泄密者为何人,其背后的动机都值得深思。是权力之争,亦或是形势所逼?”
“石鉴此人,虽说雄心勃勃,却终究无法掌控人心。人心一旦松动,纵然计划再缜密,也难免功亏一篑。”
原本,石鉴的计划近乎天衣无缝。数月的筹谋,精密的布局,都指向了将冉闵一网打尽的目标。
然而随着这一关键消息的泄露,战局骤然逆转。
冉闵如一头嗜血猛虎,洞悉了石鉴的意图后,迅速调整部署。
他不仅加快了进攻的步伐,更在关键节点上进行了针对性的破坏,彻底打乱了石鉴的节奏!
汉初。
“泄密者究竟如何做到如此精准,堪称奇迹!”
项羽冷笑一声,“石鉴之密谋,非三五人可知,而冉闵得知后却能迅速扭转局势。”
“如此迅疾的反应能力,实在令人叹服!”
“这也说明冉闵的用人之道。”
刘备点头道,“泄密者的身份虽未明确,但他选择投靠冉闵,足见其信任后者。”
“冉闵不仅收揽了人心,更用人如臂使指,将这一偶然变故化为必然胜势。”
“这一场逆转,绝非单凭气魄,而是冉闵的全盘考量。”
“或许更简单些。”
曹操笑道,“泄密之事,既可能出于策反,也可能是冉闵暗布的棋子!”
“不论真相如何,石鉴此刻已腹背受敌!”
“依我看,他的败亡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