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缓缓说道:“陛下,臣闻民间有一种‘冷析法’制盐技艺,虽非为提纯粗盐而设,但其原理或可借鉴。”
“此法借助草木灰中的成分,与盐水结合,生成沉淀,杂质随之去除。”
“若稍加改进,或可辅助手工提纯,进一步提升盐晶纯度。”
朱元璋听罢,目光一亮,显然对这种技艺颇感兴趣。
“冷析法?”
朱元璋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改良以助提纯?”
大臣见皇上对此法表现出浓厚兴趣,心中更添信心。
连忙继续说道:“陛下,可在过滤盐水之前,先加入适量草木灰水,利用其化学反应,促使杂质沉淀。”
“随后再行过滤,如此杂质大减,之后经蒸发提炼,所得盐粒必然更为纯净。”
听罢此言,朱元璋沉思片刻,右手轻抚龙椅扶手,眉头微蹙,似在权衡其中利弊。
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透出一抹赞许之色。
“此计甚佳!”他的声音洪亮,充满威严,“朕准你试行此法!!”
“若成,当重赏于你!!!”
那大臣闻言,心中大喜,早已暗自盘算成功后的种种好处。
他激动地连连叩首,恭敬地说道:“臣定不负圣恩,必竭尽全力完成此事!”
朱元璋微微颔首,随即转头望向刘伯温与李善长,语气一转,冷静而坚定地说道:“刘伯温、李善长,朕限你二人全力协助,将此法试行推广。”
“细盐提炼事关国本,不容有失!!”
“臣等谨遵圣命!”两人齐声答道,心中既有压力,又燃起几分斗志。
他们深知,皇上对此技艺寄予厚望,一旦成功,必将名垂青史。
火光映照下,朱元璋的面容显得格外威严。
他双手负于身后,凝望大殿外绵延的宫墙,仿佛已看到未来细盐惠及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朱元璋忽而转身,向在场众臣宣告:“盐乃民生之本,朕立国以来,最重食盐之利!”
“凡推广此法有功之人,皆可重赏,官员可升迁,百姓可减赋!!”
此言一出,大殿内众臣皆神情振奋,纷纷低头称颂圣明。
朱元璋却不曾停顿,他目光转向殿外,语气愈加坚定:“民生得安,则国祚可延啊!”
“朕要这盐法,不仅惠及当下,更要百年千年之后,亦可传之久远。”
刘伯温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朗声说道:“陛下圣心远虑,细盐技艺若能普及,必将天下百姓受益无穷,臣等誓死辅佐,定不负重托!”
大殿内的气氛渐渐高涨,那大臣心中更是激动不已,已在脑海中浮现出试验细节。
他想到将草木灰的用量精确测算,甚至要亲赴民间寻访更为高效的制盐经验。
朱元璋环视群臣,嘴角微微上扬,满意地说道:“诸位,国之兴盛在于勤勉!”
“今日之事,乃国运之大计,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办成此事!!!”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圣谕!”
这时,殿外一阵微风吹过,朱元璋的龙袍在风中微微扬起。
他伫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深邃,似已看见山河万里的万民齐颂:“皇恩浩荡,盐法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