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看见了一个刚柔并济的盛世前景!
大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放声大笑,将手中的《抡语》放在案上,目光中满是欣喜。
他翻开书页,粗犷的指尖划过那些激烈而果决的文字,似乎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力量。
身旁的李善长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神色间透着犹疑。
他时而低头,时而抬眼看向朱元璋,似乎在酝酿着如何开口。
“李卿,怎么?”
朱元璋猛然转过头,目光炯炯地盯住李善长,语气虽轻,却带着几分试探:
“难道你觉得这书不妥吗?”
李善长闻言一惊,连忙俯身行礼,声音中透着谨慎:
“陛下误会了,微臣不敢妄议!”
“只是觉得,这《抡语》与孔圣人的《论语》有所不同,孔圣人讲究以德服人,强调仁义为先!”
“而这书中所述,却似乎偏向以力服人,以拳代言,与孔子之道恐怕不太相合!”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凌厉,随即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在室内回荡:
“哈哈哈!李卿啊李卿,朕早就说过,这世道可不是靠一味讲仁义道德就能安稳的!”
“那些乱臣贼子,懂什么礼义廉耻?若他们真能以德感化,朕也不用历经腥风血雨,夺下这江山了!”
他说到这里,目光微微一冷,语气低沉了几分:
“李卿,这天下刚刚安定,但世间不平之事仍多!”
“朕深知,若想彻底铲除祸乱,光靠讲仁德可不够!”
“有些时候,拳头比嘴巴更管用。”
“拳头一挥,乱臣贼子再如何作乱,也得乖乖俯首!”
李善长闻言,面露难色,却不敢直言反驳。
他沉吟片刻,终于低声道: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以为,这《抡语》确实在某些场合更加适用!”
“若辅以仁德教化,或许能成为治理之道的一部分!”
朱元璋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几分得意之色:
“好,好!看来你也明白这书的妙处了!”
“乱世用重典,这《抡语》正是治理乱世的良方!”
“朕一定要好好推广,让天下官吏都学学这果决的手段!”
室内的烛光跳动着,映在朱元璋坚毅的脸庞上,透出一丝锋利的气息!
他的笑声回荡在大殿中,却在李善长耳中显得尤为沉重。
李善长低垂着头,深深拱手,不敢多言。
但心中却隐隐升起一丝担忧——这《抡语》的推行,或许会在这片新定的天下掀起一场未知的风波!
烛火摇曳,朱元璋的目光扫过案上的书卷,眼中似有火焰在燃烧!
他的心中已有了决断,而这决断,将随着《抡语》的推广,传遍整个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