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后。
万恒酒店,一间总统套房内。
现在这里的气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
“顾小友,快讲讲,这墓兰村以及那位道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张天师心急如焚,赶忙为顾常青沏上一杯热茶,语气中满是难以抑制的急切。
他的旁边,李沐南亦是如此。
顾常青神色从容,不紧不慢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热茶,缓缓润了润嗓子,而后神色庄重地开口:“张天师,实不相瞒,那位道士的道行高深莫测。若置于当下,称其为镇国神师亦不为过,且在众多神师之中,绝对能跻身前三甲之列。”
“嗯!”
张天师轻轻颔首,目光如炬,紧紧锁定顾常青,全神贯注,满心期待着他接下来的讲述。
经刚才顾常青这么一说,他现在自然是深信不疑。
顾常青见状,稍作停顿,接着说道:“张天师,这样吧,我先给您讲个故事。”
言罢,他再次浅酌一口清茶,略作思索,整理好思绪,这才娓娓道来:
“两位,三百多年前,彼时,我们的华夏大地尚处封建社会,时局动荡,烽火连天,百姓苦不堪言。”
“瘟疫如恶魔般肆意横行,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无数冤魂游荡世间,致使各方邪祟纷纷现世,肆无忌惮地残害百姓。民众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万分。”
“当时,在墓兰村有一位年轻的县官,名叫李志扬。他心怀天下,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目睹百姓在困境中挣扎,心中满是不忍,一心想着为百姓做些实事,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于是,李志扬整日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思索拯救百姓的良策。终于,在三天之后,他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毅然决然地做出决定 —— 辞去官职,踏上修道之路。”
“辞官后的次日,李志扬便与村里的乡亲们依依惜别,一路南下。”
“历经数日的长途跋涉,他终于来到了如今的南城。在此途中,他路过一个古老的村落 —— 古岭村。令人惊讶的是,古岭村当时的情形,竟与现今的墓兰村如出一辙。”
讲到此处,顾常青突然停下,扭头看向张天师,仿佛要给对方一些时间来消化这惊人的信息,做好心理准备。
张天师满脸震惊,眼睛瞪得老大,难以置信地问道:“顾小友,您…… 您的意思是,墓兰村如今发生的这些事,以前曾有先例?”
“唉,万事皆有因果,不是福禄便是灾祸。”
顾常青无奈地叹了口气,又抿了一口茶,神色凝重地继续说道,“张天师,这便是李志扬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倘若他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事情或许就不会发展成如今这般模样。”
听闻,张天师神色凝重,郑重点头,示意顾常青继续讲下去。
顾常青见状,接着讲述当时的故事:“当时,李志扬抵达古岭村时,已是下午四点三十分。经过一整天的奔波赶路,他疲惫不堪,便想找户人家借住一晚。”
“然而,奇怪的是,大白天的古岭村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他挨家挨户敲门,却没有一户人家回应他。”
“无奈之下,他只好继续前行,打算到下一个村子再作休息。当他走到村尾时,却发现一户人家的门在他经过时自动缓缓打开。”
“与此同时,他察觉到这户人家透着一股邪异的气息,仿佛有个声音在召唤他进去帮忙,并且承诺会给予他一番造化。”
“当时,李志扬在门外呼喊许久,却无人应答。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战战兢兢地迈进了这户人家的门。”
“可他刚一进门,门便‘砰’地一声自动关闭,紧接着屋内传来阴森恐怖的哭声。”
“当时,李志扬心中恐惧万分,想要立刻离开,可无论他怎么用力推门,那扇门却纹丝不动。而那哭声愈发凄惨,似乎在屋内哀求他进去帮忙。”
“无奈之下,他只好强忍着恐惧,又战战兢兢地朝屋内走去。进入屋内,他赫然发现一名惨死的中年人,身着道袍,双眼圆睁,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
“李志扬惊恐万分,大声呼救,却无人回应。最后,他在书桌上发现了一封遗书,上面详细记述了这位惨死中年道士的生平。”
“死在屋内的这名中年道士的经历与李志扬颇为相似。年轻时,他也是一身正气,对社会的疾苦痛心疾首,一心想要帮助百姓。后来,他得到一个神秘指引,便不远千里外出研学道法,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