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的短处。
尤其胡亥,此刻冷汗直下。他知道自己和哥哥扶苏本是最有力的储君候选人,但现在这样的局面无异于将他们暴露在风暴中心。
一方面批评政务就是间接质疑父皇治理;另一方面弹劾官员意味着树敌,失去大臣们的拥护和支持,离太子位也愈渐遥远。
就在他感到不知所措时,目光不经意间转向旁边赵高求助的目光,可惜得到的是赵高的无视。这使得胡亥更加慌乱不安,不知如何抉择才能确保自己的未来不受到更大的损害。
,!
就在此时,嬴政轻轻唤起了长子,“扶苏,从你开始吧!”
“儿臣遵命!”扶苏应声道。
扶苏对着高高在上的嬴政恭敬行礼,然后平静地接受了命令。
看到哥哥完全没有流露出任何紧张的情绪,胡亥心中感到相当好奇。
胡亥心里琢磨,这位大哥会给出怎样的回应呢?
同时,在朝堂上支持扶苏的官员们心里七上八下,为他捏了一把汗。
秦始皇提出的问题如同一个无法 的迷局,
答得不好,轻微者可能失去太子的位置,严重的则可能是生命危险!
这一时刻,朝廷内的气氛顿时沉重得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当前虽秦国强大无比,但反秦势力异常活跃!”
“为臣认为,应当施行仁政、怀柔天下的政策来平抚民心!”
“若民众能够安定生活,那么反叛之力自然消失无踪!”
“另外,与匈奴的战争和修建长城几乎掏空了国库!”
“再加上三十万兵马远征岭南百越地区,消耗极大!”
“一旦国库空虚,势必增加民众税赋!”
“这样的负担只会加重民众压力!”
“因此为臣建议,暂停对岭南地区的军事行动,先修养国力,等待国力恢复后再行出征。”
在朝堂之上,扶苏口齿伶俐地列举了目前朝廷的问题所在。
这些问题他已经压抑了很久,今日皇帝下令让他们直言上书,真是一个绝好的时机。
正直的扶苏依照嬴政的旨意,无所避讳地说出了一些他观察到的 弊端。
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台下的文武百官已经开始为他暗暗担心了。
毕竟秦始皇志向高远,一心想要统一全境,这样直言规劝的话怎么听得到心里去?
如果真的能够听得进去,那些人早已提出类似的奏议了,又岂会等到今天?
“唉……”
淳于越轻声叹息,微微摇了摇头。
作为国子监主管教育的官员,他也是儒家的重要人物。
扶苏的学业正是在由他亲自选定的一位着名儒师指导下完成的。
他在这个青年身上投注了大量的努力,同时抱有极大的期望。
可没想到,这个学生竟然如此坦率,直接揭开了朝政的阴霾面。
这难道不是在触碰皇帝的敏感神经吗?
不仅是他,在场的蒙毅、王绾等人也不约而同地摇了摇他们的头。
始皇是坚定的主站态度者,对这种消极建议最为排斥。
如今大皇子竟不知好歹地提出休养政策,可想而知,并不受皇上待见。
这样的建议,恐怕会让皇上产生反感。
然而,即使他们心里焦急万分,也无法提供任何实际帮助,只能听凭命运决定大皇子的命运。
“好!下一个!”
听到大皇子的谏言后,始皇的反应平淡,没有任何愤怒或喜悦的表现,只淡淡地命令着下一位。
随后的几位皇子看到扶苏指出国政的弊端未受斥责,纷纷效仿起来。
但他们所说的多与扶苏的观点相似,诸如建议停止建设皇陵和暂停修建阿房宫等。
面对这些,嬴政只是略微点头示意,并没有任何具体反应!
紧接着一位皇子站出来说道:“臣认为百越是关系秦国一统事业的关键之地,不仅不能退军,”
“更应该增派兵力快速决战!”
“当前局势复杂,耗费巨大,”
“如能尽快平定战争,则可以极大地节约国库开支!”
轮到胡亥时,他回忆起赵高曾经向他透露过父皇打算征讨南方的计划,立即投父皇所好,提出了增兵的战略。身为胡亥导师且长期伴随父皇左右的赵高,显然熟知赢政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