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幕(tabernacle)乃是《圣经》中所描绘的,以色列人于旷野漂流期间所构建的一座移动圣所。它绝非仅仅是一处敬拜神的场所,更是上帝与他子民同在的显着象征。依据《出埃及记》中的相关记载,会幕的设计与建造均严格依照上帝借由摩西所给予的详尽指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且细致地阐述会幕设计之中的若干独特之处。
一、精巧的结构布局
1. 外院:作为会幕最外围的区域,它由帷幔环绕而成,并在东面设有入口。在外院内,安置着燔祭坛与铜洗濯盆。这一设置清晰地表明,在步入神圣空间之前,人们需要进行身心的清洁以及虔诚的奉献。燔祭坛上,火焰升腾,祭品燃烧,象征着人们对上帝的敬畏与尊崇;铜洗濯盆中的清水,则寓意着洗净尘世的污垢,以纯净的心灵和身体来亲近神。
2. 圣所:处于外院之内,其又细分为圣所和至圣所两个部分。圣所之中,金灯台熠熠生辉,陈设饼桌摆放整齐,香坛烟雾袅袅。这些器具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属灵真理。金灯台所散发的光芒,象征着神的启示,为人们在黑暗中指引前行的方向;陈设饼桌上的饼,代表着神赐予的生命之粮,滋养着人们的灵魂;香坛中升腾的香气,则象征着人们与神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同那袅袅上升的青烟,将人们的祈祷传递至神的耳畔。
3. 至圣所:乃是最内层的神圣空间,每年仅有大祭司能够在赎罪日带着血进入其中进行献祭。在这里,存放着神圣的约柜,约柜之上设有施恩座,是上帝展现其荣耀的所在。这一至高无上的场所,充满了神秘与庄严,让人们对神的威严和慈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精心的材料选择
1. 珍贵材料:会幕的建造运用了大量价值不菲的材料,其中包括璀璨的金、闪耀的银、坚固的铜,以及色彩鲜艳的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等。这些珍贵材料的使用,不仅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神圣事物的深深敬意,更表明了上帝值得拥有最顶级的供奉。金的光辉象征着神的荣耀与尊贵,银的纯净寓意着神的圣洁与无暇,铜的坚固则代表着神的永恒与不变。
2. 特殊布料:帷幔由精纺细麻和染色羊毛精心织就,上面绣有栩栩如生的基路伯形象。这种复杂而精美的工艺,无疑凸显了上帝居所的独一无二和神圣不可侵犯。基路伯的形象,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神圣的空间,让人们感受到上帝的庇护与关爱。
3. 木材处理:框架主要采用皂荚木,其外部包覆着金银。这一设计既保证了结构的坚固稳定,又展现出了美观大方的外观。木材的选择不仅考虑到了其在当地的易获取性,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人性(木)被神性(金银)所包裹,象征着人们在神的庇佑下不断成长和完善。
三、深刻的象征意义
1. 色彩象征:会幕中不同的颜色都承载着深远的象征意义。蓝色,如同深邃的天空,代表着那遥不可及的天上国度,是人们心灵向往的归宿;紫色,散发着高贵与权威的气息,象征着神的王权,彰显着神的统治与力量;朱红色,因其特殊的染制方式(用虫子的血液染成),与救赎紧密相连,提醒着人们神的拯救与慈悲;白色,则如同无暇的雪花,象征着纯洁与清白,代表着人们在神面前应当保持的心灵状态。
2. 物件寓意:会幕中的每一个器具都蕴含着独特的象征含义。金灯台宛如基督,是“世界的光”,为人们驱散黑暗,带来希望与温暖;陈设饼如同基督是我们生命的粮,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永不饥饿;香坛中的香气,犹如人们的祷告升到天上如同馨香之气,象征着我们与神之间持续不断的交流与沟通。
3. 位置安排:从外院到圣所,再到至圣所,这种由外向内的逐步深入,象征着信徒灵性成长的历程。这一过程起始于对神的初步认识,历经不断的自我净化和无私奉献,最终达到与神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境界。它如同一场心灵的旅程,引导着信徒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四、细致的建造细节
1. 精确尺寸:会幕的所有部件都有着明确而精确的尺寸规定。例如,会幕本身长 40 肘,宽 10 肘,高 10 肘,形成了一个规整的长方形结构。这种严谨的尺寸设计,绝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划,旨在准确地反映上帝的神圣旨意。它暗示着完美与完整,展现了上帝创造的秩序与和谐。
2. 重复元素:会幕的设计中,某些元素反复出现,如帷幔上的基路伯图像,以及各种挂钩、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