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始终将荣耀神置于核心位置,而不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或迎合个人的偏好为导向。回顾《利未记》,其中每一种献祭和仪式,都紧紧围绕着神的圣洁展开,时刻提醒着敬拜者在面对圣洁的神时,应怀揣敬畏之心。同样,在当今时代,我们的敬拜服务也应高度关注神的属性与作为。可以通过充满敬畏的祷告,虔诚地与神交流;通过认真研读圣经,聆听神的话语;通过精彩的讲道,传播神的真理;通过激昂的赞美,歌颂神的荣耀。总之,一切的敬拜活动都应以彰显神的圣洁与荣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如新约中耶稣所教导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约4:23)。这一教诲清晰地表明,敬拜的核心在于敬拜者能够以真实的心灵和诚实的态度,回应神的圣洁与属性,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形式或一时的情感体验。
(二)真实的献上:敬拜的代价诠释
《利未记》中的献祭原则,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敬拜中我们应有的态度。它提醒着我们,敬拜绝非轻而易举、廉价可得的行为,而是需要敬拜者付出切实的代价,是一种饱含深情的属灵行动。虽然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最终的赎罪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敬拜掉以轻心。现代基督徒依然被神所呼召,要将自己的身体、时间和资源,毫无保留地献上,当作活祭奉献给神(参罗12:1)。
在敬拜服务的设计层面,我们应致力于帮助信徒深刻认识到敬拜是一种全身心的奉献回应,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敬拜过程中,可以着重强调奉献的重要性。这种奉献,不仅仅局限于金钱的奉献,更涵盖了时间的投入、才能的施展以及生命的全然委身。通过鼓励信徒积极参与祷告,让他们在与神的对话中表达敬畏;通过引导信徒热情赞美,让他们在歌颂中传递感恩;通过组织信徒参与服事,让他们在行动中践行奉献。通过这些方式,让信徒在敬拜中切实表达出对神的全然委身。
(三)契合神意:敬拜的正确航向
《利未记》中拿答和亚比户因擅自献上“凡火”而遭受惩罚的事例,如同一座警示碑,时刻告诫着我们,敬拜绝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喜好或盲目创新,而必须紧密契合神的启示。在现代敬拜服务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以圣经为坚实的基础,坚决避免陷入以娱乐为导向或过度强调人的感受的误区。敬拜的终极目标,应当是讨神的喜悦,而不是为了迎合人的需求。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40中明确指出:“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这一教导为我们的敬拜服务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当注重敬拜的秩序和内容的合乎圣经性。在敬拜服务中,可以通过精心安排读经环节,让信徒聆听神的话语;通过深入的讲道,传递神的真理;通过真诚的祷告,与神建立联系。而不是仅仅依靠音乐的渲染或情感的煽动,来营造所谓的敬拜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敬拜才能真正符合神的心意,被神所悦纳。
(四)耶稣基督:敬拜的唯一中保
《利未记》中祭司的角色,犹如一颗启明星,预示着耶稣基督伟大的中保工作。新约中明确阐述,基督是我们唯一的大祭司,祂通过自己在十字架上的献祭,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往神的道路,使我们能够毫无畏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参来4:14 - 16;9:11 - 12)。因此,在现代敬拜服务中,我们应当将基督的福音置于中心位置,着重强调祂的救赎和中保工作。
在实际的敬拜服务应用中,我们应让基督成为敬拜的核心。比如,讲道内容应紧紧围绕基督展开,深入彰显祂的救赎恩典,让信徒深刻认识到基督的牺牲与爱;圣餐仪式应庄重举行,通过这一神圣的仪式,提醒信徒基督为我们的罪所流的宝血和舍弃的身体,使信徒更加珍惜救赎的恩典;无论是祷告环节,还是赞美时刻,亦或是灵修活动,都应巧妙引导信徒更深层次地与基督建立连接,让信徒在敬拜中感受到基督的同在与力量。
(五)群体的共鸣:敬拜的集体活力
《利未记》中众多敬拜活动都强调了以色列全体百姓的共同参与,这充分彰显了敬拜的集体性本质。在现代敬拜服务中,我们不应将其打造成为台上表演、台下观看的单向模式,而应积极鼓励全体信徒踊跃参与其中。例如,在诗歌敬拜环节,让会众齐声高歌,用歌声赞美神;在祷告时刻,引导会众共同祷告,向神倾诉心声;在读经过程中,组织会众一起诵读,聆听神的话语;在见证分享环节,鼓励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