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话音刚落,朱棣只感觉这段时间以来,压在心底的一块巨石被移走了。
心中有着说不出来的畅快。
商人逐利。
这是商贾本性。
无法更改。
但是按照陈羽创立‘永乐公司’的做法,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既让商人有利可图,又能让他们安全经商。
这样必将导致商人收入增加。
那么国家对于商人收取的税,也将增多。
而在商人那里获得的税多了,天下百姓的税,自然就少了。
但是在大明开创‘公司’也是第一次,他没有经验。
对于第一次该收取多少税收?
又要分给那些商人下西洋多少收益?
这些都需要回去之后,让夏原吉好好制定出一个方案。
至于陈羽口中所说,要让皇帝做‘永乐公司’后盾。
朱棣当然不会这样做。
一个皇帝,为商贾之徒保驾护航。
那还了得。
但是,陈羽强调了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这一点,朱棣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
那就是自己二儿子。
汉王,朱高煦。
可以说放眼整个大明王朝,除了自己之外,就没有朱高煦那小子不敢动的人。
这小子的能力,朱棣还是很信任的。
毕竟朱高煦可是三个儿子中最像自己的。
只可惜他不是老大!
而且,皇位只有一个!
既然过段时间宗室需要改革,朱高煦的利益自然受到波及。
那么自己只能通过其他地方,去弥补老二。
夏原吉重重呼出了一口浊气,向着陈羽身边靠了靠。
随后重重的在陈羽肩膀上,拍了拍。
“掌柜的,你的才识与格局实在让人佩服,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夏原吉突然间感觉自己这些年简直白干了。
民间那些对自己的盛赞,说自己办事能力强,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
可现在,他心中只感到惭愧。
听了陈羽一席话之后,发现他们根本不在一个段位。
夏原吉这些年节衣缩食,苦苦奋斗,不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大明缩减开支,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不至于在苦一苦百姓,继续收税。
这样的作风较真,自然导致朝中大臣也不喜。
可夏原吉做的所有事情,从来没有想过其他人能够理解他。
他只希望天下的百姓生活能更好一点?
可陈羽呢,只是简简单单几句话。
直接让天下的百姓可能今后都不用再交‘田税’。
百姓每天辛辛苦苦的劳作,但是他们过的生活大部分还是非常贫苦?
这能说那些百姓不努力吗?
并不能。
这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每个家庭的大开支,都花费在了税收上。
如果没有这个税收,普通家庭的百姓或许吃肉也不再是一种奢望。
而且再配合上下西洋与陈羽之前口中的‘海外殖民’,从此大明也不会再出现‘人地矛盾’。
那么从此以后,朝廷上再也不会出现苦一苦百姓之类言论。
这些政策真正实施之后,夏原吉相信,陈羽必将名垂千古。
成为千年以来所有改革家之首!
陈羽看着老夏突然间变得极其激动,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丫的,有没有搞错啊!
怎么跟老朱一样,还没有喝酒就开始发疯。
向商人征巨额税收,确实是后世国家的基本国策。
但是你这个商人激动干毛线。
其实陈羽不想将商税说出,毕竟跟驴讲驴肉好吃,是要被驴咬的。
但是又不能不说。
毕竟要是没有说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被老朱看扁了怎么办。
要知道,自己每一次吹出去的牛能不能圆回来,关乎着能不能在没有通过恩科考取功名之前,继续过着躺平生活。
但是陈羽也管不了这么多,客人无酒自醉,作为掌柜的当然不能说人家神经病。
相反你还要给人家提供情绪价值。
要不然让老夏这个潜在高质量客户,感觉到这间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