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通!”
李景隆当即跪下,哭丧着脸,干嚎道:
“陛下恕罪,臣再也不敢了。”
“臣知道,身为朝廷官员不理政务,反倒整天告病前往教坊司做乐,简直有愧陛下隆恩。”
“臣愿辞去朝中官职,以儆效尤!”
朱棣眉毛一挑,李景隆心中想的那些弯弯绕绕,怎可能瞒的过他。
李景隆见朱棣没有回话,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陛下,臣听闻国库缺钱,身为陛下臣子,臣愿献微薄之力,拿出三万两充盈国库。”
李景隆可不敢跟朱棣搞砍价那一套。
他可是知道锦衣卫的可怕之处。
有一天,宋濂与几个朋友在家中饮酒,第二天,朱元璋询问宋濂家中来客的情况,问宋濂昨天有没有喝酒,和谁喝的,配的什么下酒菜?宋濂一五一十把昨天的场景,给朱元璋复述了一遍。
朱元璋听后笑道:“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当时,这件事情在朝中传开后,所有大臣全部背后吓出一身冷汗。
李景隆猜测,自己府上的锦衣卫必然少不了。
对于家中财产情况,朱棣有可能比自己还要清楚。
所以,李景隆一点也不敢谎报。
三万两!几乎是除去接下来家庭正常开销后的全部家当。
“嗯。”朱棣淡淡的嗯了一声。
收下了?!
李景隆心中一喜,这是不是代表着自己终于可以脱离朝堂?
毕竟朝中不管文臣还是武将,跟有病一样,都喜欢参自己一道。
简直该死!
整的自己整天担惊受怕。
现在好了,熬出头了……
李景隆本来就志不在朝廷,又或者志不在朱棣统治下的朝廷。
他出身贵胄,年轻时不仅很爱读兵书,人又长得很帅。
其外貌丰神俊秀,举止雍容,深得朱元璋喜爱。
有这颜值和家世双buff加持,升官就像坐火箭一样,一路开挂到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由此可见,出身好、长得帅,不分朝代哪哪都吃香!
不仅洪武一朝被器重,甚至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继位,李景隆也是盛宠不衰。
建文帝更是视其为心腹,极为倚重。
后靖难之役,建文帝更是敢以五十万倾国兵力相托李景隆北上平叛。
建文一朝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只不过到了永乐一朝所有的一切都变味了。
朱棣可不看这种徒有其表的东西。
要在朱棣手下办差,必须要有真才实学。
李景龙这种草包,虽位列百官之首,实则手上没有实权,每每上朝,没了建文庇护,所有官员都要来踩他一‘脚’。
毕竟靖难时期,自己做的那些事,建文旧臣恨不得咬死自己;靖难之后,自己一个建文旧臣被封为第一功臣,‘靖难’来的那一帮臣子,恨不得剐了自己。
面对这种情况,他天天请辞,朱棣就是不允。
李景隆心中懊悔道:
“早知道那点钱就可以摆平,白遭了那么久的罪!”
“曹国公,你认为朕单独来见你,只为了这么一点事,又或者这么一点小钱?”
朱棣沉声质问道。
李景隆微微颔首。
还有事?
朱棣将桌子上的几份奏疏直接扔在地上,冷冷说道:
“自己看看,你做的好事。”
李景隆心中咯噔一声,已经有了不好预感。
他捡起地上的奏疏,看了里面的内容之后,只觉一股凉意直冲天灵盖。
刑部尚书上奏弹劾自己,包藏祸心,蓄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
将帅朱能和吏部尚书及其他文武大臣弹劾自己“逆谋有状”;
六科中张信等人继续补刀附议。
礼部尚书上奏称自己在家中神气活现,接受家奴朝拜,模仿朝堂礼节,大逆不道,包藏祸心,言行不轨。
尼玛!
这是不弄死自己,不甘心的节奏啊!
还踏马是奔着诛十族去的!
李景隆脑瓜子顿时一阵嗡鸣声,人傻了。
可强大的求生欲硬是其拉回现实,他声泪俱下的哭诉道:
“陛下,你是知道臣的,臣发誓跟建文余孽绝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