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下朝后的朱棣正在大发脾气。
“混账东西!”
朱棣暴怒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发出‘彭’的一声闷响。
“陛下息怒,为了一个日本使臣不值当。”郑和站在一旁劝慰道。
下朝之后,朱棣单独召见了郑和。
朱棣看着郑和,沉声说道:
“朕不是生日本使臣的气,朕知道间中闺密的意思,无非就是说大明皇帝得位不正,估计这不是间中闺密一个人看法,而是南洋周遭所有国家的看法。”
“这也是朕支持你下西洋的目的,一定要将永乐一朝的事情,传遍南洋,宣扬永乐一朝国威!”
郑和郑重的点了点头:
“陛下,臣哪怕是死,也会完成这个旨意!”
郑和跟着朱棣身边,一路从北平砍到南京。
知道朱棣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得位不正!
洪武年间,朱元璋就已告知南洋诸国,大明下一代继承人是建文帝。
朱元璋的影响力,在南洋不弱。
所以,朱棣最开始想下西洋的目的,就是宣扬大明的强盛,让海外的国家知道,大明永乐一朝很强。
朱棣欣慰的看着郑和,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开口道:
“郑和,你认为生擒陈祖义的事情怎么样?”
郑和犹豫片刻之后,道:
“生擒陈祖义难度很大!”
“很大?”
朱棣有些好奇,要知道郑和出生航海世家,从小就接触航海事务,各方面能力都没得说。
可郑和依然说出了难度很大几个字,显然陈祖义不简单。
郑和点了点头道:“陈祖义在洪武年间就已经活跃在南洋一带,早已习惯海上的艰苦,这人也确实有能力,性格大胆,心思细密,敢打敢拼,组建的海上力量,驻守在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位置,专门埋伏和掠夺经过的商船和使船,势力范围覆盖,南海、印度洋等地。”
“据臣收到的消息,陈祖义的战船数量超过一百艘,部属人数达到上万人。”
朱棣闻言,皱起了眉头。
一百多艘舰船,上万人的海军!
这样的力量,已经接近大明这一次下西洋出行队伍的一半。
第一次下西洋如今就将剿灭陈祖义作为首要目标,很有可能损失惨重!
到那时,没有盈利的消息传回大明,不要说接下来海上丝绸之路与’永乐公司‘建设不下去。
就连大明舰船打造的地方市舶司,都要大砍预算。
朱棣思索片刻之后,问道:
“大明剿灭陈祖义的海上力量,能得到什么?”
朱棣问的很直白,但往往国家的重大决议,就是如此。
一件亏本的买卖,一个人有可能去干。
但是一个国家必须慎之又慎。
毕竟牵扯的已经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那么简单,而是成千上万个人在其中。
而这里面核心就是‘利益’二字。
如果利益足够诱人,那么一定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郑和拱了拱手,并没有直接说好处,而是讲解起了陈祖义在南洋的战绩:
“陛下,臣自从得到下西洋的任务之后,就一直在学习与搜集各种海上知识。”
“也早早了解到了陈祖义此人,他的战船像鲨鱼一样,四处寻找过往的商船,一旦发现,就会毫不留情地拦截,然后肆无忌惮地抢劫,劫掠对象包括了来自大明、日本、印度、波斯、阿拉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商船和使船。”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东亚和南亚的海上贸易秩序,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恐惧,甚至有些南洋小国还会出现主动向陈祖义进贡,以此来免于被抢劫的荒唐事情。”
“南洋所有国家只要提到陈祖义的名字,都会谈之色变。”
话落,朱棣的手指敲击着桌案,良久之后,沉声道:
“也就是说,如果大明将陈祖义剿灭,那以后大明将会彻底制霸南洋!”
南洋诸国对陈祖义恐惧,如果大明剿灭了陈祖义,那么下西洋的目的已经远超预期。
南洋诸国彻底臣服,以后贸易畅通无阻。
相应的,代价很大!
朱棣犹豫再三之后,沉声道:
“郑和,以你对大明目前海军的了解,剿灭陈祖义有几成把握!”
郑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