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历史上着名的首辅张居正就是在冯保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当上了首辅。
作为答谢,张居正定要为冯保的利益着想。
这放在历朝历代都是极其荒谬的存在。
朱棣听到这里,反倒笑了:“掌柜的这其实也可行,当宦官势力越来越大,朝野之上对他们都怨声载道之际,皇帝亲自出面压制宦官,还可以落得一个明君称号。”
“大不了继续扶持另一个宦官继续和群臣竞争。”
这些在朱棣看来都不叫事。
宦官而已,还能反了天不成?!
对于朱棣来说,他与朱元璋不一样,他对太监比较信任。
奉天靖难大部分的一手情报,都是朱允炆身边的太监提供。
且朱棣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太监一辈子都是皇帝的奴才。
大臣们有家室有子孙后代,需要为后人谋划未来,而太监只需要服务好皇帝即可。
陈羽端起酒来,敬了朱棣一杯:
“老朱不错啊,永乐帝确实有镇压一切都魄力,太监哪怕在闹腾,在永乐帝手中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
“可是,谁又能保证大明后世之君,个个都是永乐帝那样的雄主?”
朱棣身边的太监,能人非常多。
比如说有个叫狗儿的太监,可谓冲锋陷阵的猛将,为奉天靖难立下了不少功劳。
七次下西洋的郑和,也是朱棣身边非常受信任的太监。
出仕西域的侯显、前往暹罗的李兴、巡视陕甘的马靖全部都是太监。
这些人在永乐朝全都得到了重用,后来更是设置了东厂。
可见朱棣对太监的信任。
陈羽又抿了一口酒,将碗放下,继续说道:
“宦官其实也是人,是人都会有欲望。”
“他们少了普通男人生理上的基本功能,那么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欲望。”
“比如贪欲!权欲!!”
“宦官们的经历会让他们本身缺乏安全感,在皇帝眼中,宦官是最值得信任,可在宦官眼里却认为没人是可以相信,能够相信的只有手中的权与钱。”
“当宦官们有了钱之后,他们就会追求至极的权。甚至会产生架空皇帝的想法。”
“宦官只是皇权的衍生物,皇帝想要扳倒他们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朱棣想了想,还是不认为宦官有那样架空皇帝的做法。
毕竟在朱棣的眼里,不要说宦官干政有危害,宦官胆敢违背自己的旨意,那么他会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活刮了。
哪里来的架空架空皇权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
陈羽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随后反问道:“对,大明后世的皇帝有可能真的有这样一号人存在,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斩杀阉党。”
“然后呢?”
“什么然后?”朱棣道。
陈羽笑着说道:“然后文臣势力复燃,皇帝无奈又得扶持宦官与之对抗,继而将烂摊子留给下一任皇帝。”
“这种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但是朝中只有两股力量维持的平衡,其实是非常脆弱,很容易就会被打破,因为在上一任阉党被除掉的时候,中间会出现一大段的真空期,这个时候的皇帝没有任何依靠。”
“而这些都是在没有外部压力的假设下进行,要是这个时候外部来一股敌人,大明那些文官大概率就会出现宋朝那样以求和为主,毕竟敌人打进来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换一个皇帝罢了。”
这里面崇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胸怀大志,一上任就马不停蹄地收拾阉党。
却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死前,王承恩对崇祯皇帝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忠贤若在,事必不至此。
朱棣沉默了,阉党不稳定,文官集团说白了就是那些士大夫,改朝换代对他们的利益来说影响的并不大。
所以,要是真的到了大明生死存亡之际,皇帝还能重用谁?
一时间,朱棣突然感觉前方比之前更加的迷茫。
好像大明一样,深处于一片白茫茫的大雾之后,只有永乐一朝看着仔细,在远点无论如何奔跑,都是危险重重。
朱棣沉吟了半晌,最终问道:“难道要任用宗室藩王?可这会不会有封疆列土的风险。”
“所以这就回到了对藩王一削到底的政策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大明真的在乎存亡的除了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