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着上面的一个小圈圈心中陷入了沉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结果你告诉我,朕的大明只是世界上偏安一隅的地界。
“岂有此理!”
朱棣忍不住发出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愤怒。
在他的认知里面,大明是天朝上国,世界中心。
可是……
朱棣烦闷的喝了一口酒。
不对。
朱棣冷静下来,下西洋的阻力并不仅仅在于花费巨大。
还有一点,就是朝中大臣几乎没人支持。
全是反对的声音。
朱棣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道:
“掌柜的,大明以外的国家大多贫困,大明如果花费大力气占领,首先考虑的就是比征伐漠北还要漫长的海上补给线。”
“而且就算最后打赢了,可能捞到的好处还没有消耗的多,这又谈何暴利?”
陈羽听罢,点了点头。
中原很大。
大到可以让数万万人在这片土地上打几千年。
中原土地肥沃,待着也舒服。
舒服到能视周边国家都为蛮夷的地步。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强国,造船业也非常发达。
却没有开启大航海的主要原因。
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海上的暴利,只将眼界停留在中原。
陈羽道:“财富获取不一定要靠战争来完成。”
朱棣笑了:“不动手,难道等那些国家主动把财富拱手白送给我们?”
就像漠北,草地肥沃。
上好的战马与肥美的牛羊,大多出自那片土地。
朱棣可不认为马哈木会主动将这些财富让给大明。
甚至漠北那些家伙,还会时不时的组织军队来掳掠大明财富。
陈羽摇了摇头,反问道:“老朱你知不知道强汉盛唐每年不惜耗费巨大兵力财力,也要控制西域的原因?”
朱棣一怔,丝绸之路?
此时并没有这个概念。
但朱棣想到了西域商路上最着名的货物当属丝绸。
用丝绸之路命名,倒也没问题。
陈羽继续道:“还不是因为赚钱,中原特色商品运送到国外,能卖出天价。”
“尤其是丝绸,在国外人那边价值几乎等同于黄金。”
朱棣作为皇子又何尝不知,丝绸之路能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好处。
叹息一声,沉声说道:
“只可惜目前北元未灭,更西面篡夺西察合台汗国起家的帖木儿汗国雄踞西域,大明想要进行……丝绸之路谈何容易。”
丝绸之路并不好走。
尤其是东段,基本上黄沙漫漫,又缺少水源。
可为什么汉唐要花费不菲的代价,来开拓这条路?
那必然是有利可图。
汉唐的帝王文治武功高,少不了巨额的财富收入。
否则没钱怎么去建功立业?
陈羽笑着问道:“那么既然有陆地丝绸之路,那么为什么不能进行海上丝绸之路?”
在元以前,
华夏的首都要么靠近西北,要么就在西北。
中央政府可以直接就近从通过丝绸之路的商贾,收取高额税收。
要维持国家这种经济的额外巨额收入,中央王朝就有负责商路畅通与安全的义务。
所以,哪怕有高山大漠,没有水路可通,甚至连饮用水都很缺少的情况下。
华夏历代王朝也要用屯田等方式来全力控制西域。
包括后世所有人眼中的弱宋。
那个时期由于西夏崛起,丝路被阻断。
但宋朝却主动组织兵马,曾几次试图打通西北丝路。
每次都因太菜而失败。
因此被迫放弃西北丝路,转而向海洋发展。
反而使得海上丝路取代了陆上丝路。
宋朝时期,汉人牢牢控制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段的贸易主动权。
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朱棣拍案叫绝道:“对啊,陆地上可以赚钱,海上为什么不可能赚钱。”
他奉天靖难以来,心中一直有个要超越的目标。
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他们的经历出奇的相似。
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