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陈羽一连串噼里啪啦的嘴上输出,朱棣与郑和彻底傻眼了。
我大明的海上力量这么强?
整个南洋海军加起来都不是大明海军的对手?
他俩有些不相信。
毕竟,可那是大海!
不是陆地!
再说了,只要是打仗,那么必定会涉及战术。
可目前的问题是正面与陈祖义交锋,郑和不虚,但大明也会遭到重大损失。
第一次下西洋就遭受重大损失,消息传回国内,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下西洋。
可若不剿灭陈祖义,那么大明在南洋一片地界算是彻底没面子了。
此时朱棣与郑和二人嘴角抽搐不停,心中有一万个委屈,但不知道怎么说出来。
尤其是最后陈羽所说,朝中对此会有相对应计策。
真对不起,郑和这位下西洋指挥使脑海空空。
除了正面交锋,想不出其他办法。
看着朱棣与郑和一副便秘的样子,好像有什么话想说,但又不知从何开口。
陈羽咂了咂嘴,语重心长的说道:
“老朱,老马,有一句话叫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比如说你们是商人,那么对于经商里面的各种条条框框与经验,那都是了如指掌,可国家政事,尤其是这种时事政治,人家永乐帝是专业的,用不着你们在这里瞎操心。”
“我说,你俩就老老实实的做买卖,别整天为这些事情忧愁,实在没那个必要,说白了,你们这种状态用一个词就是——内耗!”
“而且下西洋的指挥使郑和,你以为他是吃白干饭的?郑和可是出生航海世家,从小就接触航海事务,有着海上许多知识,而且他还是跟着永乐帝从靖难一路杀过来,这样一等一熟读兵法权谋的大将,能摆不平一个小小海盗?”
“不就是陈祖义吗?!在南洋那地界,放眼望去都是蛮夷,称陈祖义一条海蛟龙,你们真以为他是条龙了?笑话,如果真有龙,那么也只会在华夏,等到郑和下西洋的队伍驶入南洋,是龙他也要变成条长虫盘着,是虎也得窝着。”
“你们的担心我知道,不就是害怕大明与陈祖义正面交锋,导致大明损失惨重?我告诉你,我泱泱华夏自春秋时候开始,就有了孙子兵法,怎么可能会傻到正面交锋,估计如何生擒陈祖义的计策,郑和与永乐帝早就商量好了!”
“郑和如果连生擒陈祖义的计策都没有,那还当什么下西洋总指挥使,趁早买条渔船,去南沙群岛捕鱼得了,然后吃饭坐渔民那桌!”
陈羽的一番话说完,整个酒馆那是相当安静。
也就这一次吃的不是火锅。
不然的话,全场只剩下‘咕嘟、咕嘟~~’冒泡的声音。
郑和心态直接崩了,欲言又止了几次,都没有说一句话。
但表面上还是装作一副无所谓,跟我无关的样子。
毕竟身份保密方面,朱棣可是下了死命令。
否则他此时早已痛哭一场!
真没想到,他在陈羽这样大才心中,竟然被放到这么高的位置!
可是先前的海上经验都是理论阶段,并没有进入到实践。
自己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脑海中除了正面交锋,一点一点剿灭陈祖义在南洋的势力。
除此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孙子兵法般的计策。
本来得到陈羽的认可,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可郑和现在只感觉脸颊火热。
真是太抱歉了,辜负了陈羽对自己这份看重。
我这个下西洋指挥使还是应该找朱棣要点银子,然后买条渔船,去南沙群岛捕鱼。
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渔民吧!
呜呜呜~~~
别说郑和了,旁边的朱棣此时内心也是一万头我是谁、我在哪奔腾而过!
陈羽句句说的都是郑和,但其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又何尝不是说他永乐帝。
这不就是当面打他的脸吗?
但是,陈羽这话总的来说没毛病。
朱棣张了张嘴,想要出言反驳,犹豫再三也放弃了。
毕竟,人家可劲夸永乐帝与指挥使郑和,说有多么厉害,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小事……
可结果呢?
他俩还真没想出来计策。
怪谁?
朱棣赶紧喝了一口酒,调整了一下情绪,将崩坏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