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与郑和走到街角,这才坐上回宫的马车。
在马车上,郑和恭敬的说道:
“陛下,恭喜太孙有了一位好老师。”
朱棣表面平静,淡淡的说道:
“以陈羽的才能,确实当的起大明最好的老师。”
“只不过临近中元节,政务是在繁忙,等中元节一过,朕就亲自带着朱瞻基那小子,来陈羽这里拜师。”
郑和明显感觉出小酒馆之后,自己面对朱棣的压力骤然增加。
跟着朱棣多年的经验让他知道,
朱棣有心事!
“陛下,陈羽性格跳脱,太孙又是爱玩的年纪。”
“到时候陈羽真动手教训太孙,陛下……”
朱棣听着郑和说的话,脑海中自动脑补出了朱瞻基这小子不听陈羽的话,整天在小酒馆斗蛐蛐的画面。
然后陈羽也不惯着,直接对朱瞻基就是各种惩罚。
最后朱瞻基跑回家告状。
朱棣忍不住笑了,随即看向郑和:
“瞻基那小子被朕宠坏了,但朕在小酒馆也说了,将太孙交由陈羽教导,并赐予了动手的权力。”
“就算瞻基被打了,朕也不会惩罚陈羽。”
郑和点了点头。
在小酒馆的时候,有些事情陈羽与朱棣并没有说明白。
稍有不慎,那可就是杀头的大罪。
而如果陈羽描绘的下西洋蓝图实施之后,自己必将名垂千古。
陈羽对自己有恩啊!
本来还替陈羽担心。
可现在看来,担心完全多余了。
看来朱棣心中的宠爱程度,明显陈羽更胜一筹。
朱棣自顾自的说道:
“陈羽虽然平日里说话有些不着边际,但朕能感觉出来他是一个实诚的人。”
“说会好好教导,那就一定会尽力而为。”
“就像每一次朕向陈羽请教国家大事,陈羽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可到头来还是给朕讲的明明白白。”
“这样一位绝世大才,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他有不懂的地方,就连下西洋如何获利,都可以分析的如此透彻,这是上天赐予大明的麒麟子。”
“如果朕的后人可以从陈羽那里学的一半的能力,大明江山无忧!我也放心将手中的江山交与他,等以后下到地底,我也可以跟洪武帝说大明后继有人!”
郑和闻言激动的对着朱棣躬了躬身,道:
“陛下,太孙聪慧,定学有所成!”
朱棣呼出一口气,道:
“治国之道,经商之道,用人之道,国运之道,民生之道,大局观,眼界……”
“瞻基那小子学的过来吗!”
朱棣想了想之后,意味深长的说道:
“学不过来啊!而且这件事情对老二太不公平了,应该让老二家的小子也派一个来到陈羽这里学习。”
“这样一来,一个人坐上皇帝宝座,另一按照宗室制度,也可以很好的辅佐,保不齐还可以在海外掀起一番作为。”
朱棣越想越感觉这件事情可行,严肃的表情终于舒展开来。
至于陈羽口中的汉王出海建立藩国,朱棣当然不可能同意。
但是第一批出海的藩王,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人选。
十七弟,宁王朱权!
郑和听着朱棣自言自语,没有插嘴。
“郑和,你对这次下西洋怎么看?”朱棣将思绪捋顺之后,开始问这一次来的主要任务。
话落,郑和当即保证道:
“臣此次下西洋,必先生擒陈祖义,震慑南洋,随后带领大明舰船实施殖民地计划!”
说到这,郑和叹了一口气,道:
“陛下,臣从小就对大海感兴趣,又出身航海世家,为筹备下西洋,还特意读了数年航海知识。”
“本以为有这些东西,可以让大明的威名传遍四海,可最终在陈掌柜这里倒是让我开了眼界……原来下西洋还可以这样……赚钱。”
“而且,用殖民地的办法扩大大明影响力。”
“臣好歹也是从奉天靖难一路杀过来,各方势力平衡与战役,经验十足,可在陈掌柜的计策面前,我所有的学识都感觉不值一提。”
朱棣听出郑和话中的气馁,忍不住拍了拍这位打小就跟在自己身边的臣子肩膀。
“郑和,朕知道你